初中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案例案例分析
孩子剛上初中,厭學、厭學,學習成績不理想,家長很著急,情緒也很焦躁。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去重點初中讀書,可是孩子的成績就是上不去,也沒有辦法進入到重點班,家長很著急。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以上情況,那就說明孩子的學習方法出現了問題。對癥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厭學問題的出現,與孩子的心理健康、學習能力有很大關系。小時候,孩子受到的傷害主要來自于父母的語言和態度。
有心理學家曾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在家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比那些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的幾率高20%。
由此可見,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打罵的方式,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心理學家陳默教授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實驗,通過給兩組孩子10個簡單的選擇,讓他們選擇20個棉花糖。
第一組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棉花糖的獎勵;
第二組的孩子,則是簡單的25分鐘。
但是棉花糖之所以是一個很難吃的東西,因為孩子對于棉花糖的抵抗力,要比成人更強。
他們一旦決定把這25塊的棉花糖放在桌子上,如果立刻吃掉,就會非常美味的多。但是一旦立刻吃掉,會覺得沒有得到這個獎勵,只剩下15塊。
這說明,如果孩子下次沒有得到這個獎勵,孩子下次還想要繼續使用這個獎勵,就會破壞這個過程。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一種延遲滿足的行為。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吃掉了棉花糖,就會跟孩子說:“你已經吃掉了15塊,但是15分鐘是不能吃掉的?!?/p>
孩子最終會很難接受這個承諾,從而繼續吃掉棉花糖。
但其實延遲滿足是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會慢慢學會尊重和自我管理。
延遲滿足會讓孩子更獨立,也會更自律。
2、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
你的孩子是否具備延遲滿足的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律能力,你又如何培養他呢?
知乎上有個提問:“自律的人生是怎樣的?”
有一位網友的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我長大了之后,才發現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不是沒有規則的。
真正能夠自律的人是不會因為一時的放縱,而放縱自己,為了眼前利益,而放棄生活?!?/p>
自律的孩子,別人也會被尊重,別人也會尊重你,這就是自律。
3、不要總想著靠“嘮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發現學習這件事,能越早越好,對于孩子來說,6歲以前的自控能力要求特別高,10歲以后的自控能力要求非常低。
這就導致父母如果不制定規則,孩子就會出現偷懶的行為,或者是沒有規則感,就會變得懶散。
書中也提到過,拖延癥患者的拖延癥狀會給他們的大腦造成非常大的困擾,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個壞習慣,想改掉這個壞習慣是不可能的。
比如不想寫作業,可以不吃早餐,可以不吃早餐,但是不能不上學,或者是不想起床,可以用一些小方法來幫助自己快速調整。
三、家長應該怎么幫助孩子擺脫拖延癥?
1、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首先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有以下行為:
1. 總是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很多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去上學,成績優異,便滿心歡喜地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想以此來激勵自己的孩子,殊不知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愿意去上學了。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主動去上學,如果家長沒有做到這一點,孩子可能就會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讓家長關注到自己,從而更好的幫助自己。
2、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
如果孩子和家長有不愉快的溝通,家長首先要選擇傾聽孩子的內心,千萬不要急于求成,慢慢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傾聽,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傾訴的欲望,并且在家長“傾聽”之后,孩子也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樣孩子的情商自然就會提高了,同時也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情商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3、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長要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孩子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有時間觀念的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書,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開闊孩子的視野,增長孩子的見識,要知道,培養一個什么樣的孩子,不單單是讓孩子多學一門技藝,而是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因為這是家長的一份職業,家長的一份份責任,家長要明白,一定要摒棄“唯成績論”的觀念。
這個社會是多方面的,不是只有成績好的孩子才有價值,孩子也要讓孩子有自尊、有自信,更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去尊重別人,讓孩子懂得去體諒別人的辛苦,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