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窮苦孩子越窮越滋生厭學癥
春節前,杭州,一位13歲的女孩,聽見一個女同學的媽媽說她初一上半年,一直沒有去學校,后來,終于鼓起勇氣去了學校,結果,老師告訴她,她早戀,成績下降,而且開始與對方打群架,還學會了化濃妝,跟老師對著干,把班主任氣得罵了她好幾次,后來聽說,女孩來找她,女孩知道這件事,就把對方打電話告知老師,沒想到這位媽媽就把老師叫到學校,給女孩報了個補習班,要求女孩在家不能遲到,不能逃課。
后來,這位媽媽才知道真相,原來孩子的厭學情緒是因為她媽媽對她的壓力太大了,不斷給她施加壓力,才導致她厭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來,孩子媽媽的高期望會給孩子施加壓力,施加壓力,而這種壓力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害怕的心理,從而導致她逃學、厭學。
父母們不要過度的責怪孩子,我們要學會接納孩子,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要過度的夸獎孩子。
同時也要學會正確的贊美教育,這樣孩子才會認識到自己的優秀是需要學習的,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父母施加的。
所以,面對孩子厭學的情況,父母們更應該學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是不是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成績不放,也不要總是抱怨孩子,父母的焦慮只會讓孩子的心理上更加負擔加重,讓孩子不相信父母,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02
給孩子空間
有人說,叛逆的孩子,最怕父母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就會出現問題,所以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需要父母的參與。
有的時候孩子叛逆的行為,其實也是在釋放自己內心的情緒,因為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而他又不想讓父母擔心,所以他只能通過叛逆的行為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
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事情的原因,同時也要在孩子犯下錯誤的時候,給予孩子理解,給予他正確的引導,才能夠幫助孩子快速的成長。
01
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
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在不斷的提升,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他們會有非常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欲望,在這個時候,父母們要做的就是多給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有在不斷的開闊視野之后,孩子才會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與此同時,父母們也要控制好孩子在叛逆期的脾氣,并且和孩子進行溝通,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正常的,這樣他們才會減少叛逆的行為。
02
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而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是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孩子的生活環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所以,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后,孩子們的性格和性格會變得很明顯,但是,我們也必須要記得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這個界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們人生的老師,家庭教育是需要不斷完善的,不能只有一成不變的事情,要抓住這個關鍵時刻,我們及時調整教育方法,給孩子正確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長,而不是不斷叛逆。
03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孩子也是一次成長
孩子叛逆,其實是對父母自身教育方法的考驗,孩子需要成長,更需要父母的耐心,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1. 為人父母,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父母的原生家庭中,是否出現了“有樣學樣”的家庭,或者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扮演過“壞榜樣”的行為。
著名的兒童心理研究專家孫瑞雪在著作《愛和自由》一書中指出:
孩子們從幾歲開始漸漸接觸到成人的性格和三觀,他們逐漸變得成熟,是父母的翻版,也是父母的翻版。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
男孩在日記里寫道:“長大后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自信,是因為在家里沒有父親那種威嚴感。
在我的記憶里,我在別人眼里是個懂事乖巧的孩子,可是在自己的父親那里,卻變成了一個處處和父親作對,不讓他高興的暴躁的陌生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
“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松時,孩子立即放松。”
所以,當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好情緒管理的榜樣。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規則,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讓孩子更自律。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