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問:自從開學,孩子一放學回家就喊“苦”喊“累”。我也被搞懵了,學習真有這么辛苦嗎?請問我該如何安慰孩子呢?
珠海市幫達心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詢師曹澤能:家長您好,就您家孩子的情況,可從以下三種可能分析:
一是,或只是說說而已。對孩子而言,畢竟過年期間吃喝玩樂非常愜意,現在要上課寫作業,強烈的反差會讓人一時半會難消化。能痛痛快快地喊出幾聲,既表達出一定的無奈,也釋放出一定的壓力。但喊過之后,該干嘛還得繼續干嘛,并不會對孩子的狀態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較真了,把孩子間歇性的嚷嚷當作頭等大事來對待,反而就小題大作了。也就是說,喊苦喊累只是孩子減壓的一種方式。
這就涉及到壓力的應對方式。所謂壓力,是外部事件引發的一種體驗,需要人付出努力去應對。應對壓力控制有三種類型,其一是行為的自我控制,即自己的行為是否自由,如處在強力學習環境中能否自由地離開;其二是認知的控制,即對自己的思維活動有無自主權,如逃學、逃課、大聲喧嘩顯然違背校規,從而失去行為的自主權,但回家叫叫苦、說說累可以宣泄一陣,也可以無傷大雅達到減壓目的;其三是環境的控制,學生面對學校的環境,是沒有控制權的。說白了,孩子既不能不上學,也改變不了學校氛圍。
二是,“叫苦連天”的背后,或是“苦”得受不了,不想繼續當下的“艱苦旅途”了。可能是因為平時懶懶散散成績跟不上,也可能是因為能力有限不是學習的“料”,總之是預感要被淘汰了。這就需要家長客觀評估了,如果屬于孩子偷懶導致的,需要家長協助孩子矯正學習態度與學習目標;如果當前的文化學習不太適合孩子的個性特點,那就需要挖掘孩子其它的特長或興趣點,譬如有的孩子文化課吃力,但美術、音樂卻有天賦。
一般來說,孩子的能力發展水平是有差異的,中國人平均智商是104-107,有的智商高于140屬于超常兒童,學習乃是小菜一碟;有的智商低于70,或在70-90之間處于邊緣化,學習就會異常痛苦或困苦。同時,能力發展順序也有早晚的差異,有的從小聰明,寫詩作曲不在話下,運算能力也極高,叫“神童”;而有的啟蒙晚,或早期生活坎坷,則“大器晚成”。另外,能力類型也存在差異,包括感知覺能力、想象力及特殊能力等明顯不同,就會造成認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不同。認知能力是獲取知識的能力,如文化學習;操作能力是支配肢體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如體育運動、手工操作、藝術表演;社交能力是從事社會交往的能力,如言語表達、組織管理、協調關系等。總之,“上帝為你關上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家長要學會協助孩子“找準窗戶”。
三是,判斷孩子眼前的情緒狀態。倘若大致正常與穩定,該吃吃、該睡睡、該學習學習,那或是健康的焦慮釋放,家長無需擔心;倘若情緒失衡,狀態不穩,易發脾氣,吃不香、睡不深、學習不專注,那或是一種病理性的焦慮反應,需要進一步咨詢專業人士。
不管怎樣,孩子能把心里的苦與累喊出來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家長無需過激反應。一則,孩子開啟了自救功能,向外界發出了信號,這要好過壓抑成疾,直到某天“崩盤”;二則,說明你們親子關系尚可,讓父母及時了解孩子的內心動態,為快速解決問題提供更多可能性;三則,危機也是一種轉機,如果妥當處理,就此找到孩子的興趣點而學有所長,就會學有所得而成功轉型。
因此,除了以上的分析與部分建議外,家長還需注意:
第一,著力培養孩子的成就動機。所謂成就動機,是一個人追求成功與成就的動機。成就動機越高,人就會越勇于進取,就會更加自律,心想事成的概率就越大。成就動機是習得的社會動機,首先,需要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自律訓練,譬如按時起床、晨練、三餐進食、午睡、讀書、寫作業、收拾個人物品(玩具)、做家務、參加社交活動、進行體育運動、做事不拖沓、不隨意更改約定等。自律訓練越嚴格,孩子的成就動機就越強。當然,家庭關系和睦、父母引導得當,不過度管束與限制,不損壞孩子的獨立性發展,那么孩子對追求成功的熱情會更高。其次,創造條件營造高成就的社會人文環境,例如多讓孩子讀讀名人、偉人、成功人士的傳記與兒童讀物;為孩子選擇優質學校讀書,這是因為優質學校除了過硬的教學質量外,更關鍵的是同學之間有你追我趕的成就氛圍。
第二,心態平和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說苦叫累的背后動機,不先入為主預設原因,不站在家長角度看孩子的心理邏輯,而是嘗試共情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該安慰的要耐心安慰,該培優的要專心培優,積極疏導孩子的情緒,積極發現孩子的優勢或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也敢于選擇,讓選擇最大“利益化”。
如果短時間孩子沒有消除喊苦喊累的表達方式,家長要接受現狀,也要鼓勵孩子接受當前的壓力,只有接受才會少些痛苦。
另外,家長要引導孩子換一種具體化的表達方式,如今天我身體有些累、今天的作業有點難度、今天我的心情煩躁想歇一歇等,這樣情緒的泛化會過渡到具體化化解。總而言之,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的真正尊重與實際支持。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4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