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不舒服,但是沒辦法,他有病了。
去年暑假的時候,學校組織了一場語文補課的活動,帶著孩子一起去,在大廳里,我和孩子的對話是關于一個女孩打乒乓球的事。
她說在山頂有一個“v”字,我和孩子都有點驚訝,就問她:“為什么要把球投給咱們?”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說:“因為它們很好玩。”
我又問:“你知不知道咱們對這些樹上有什么感覺?”孩子說:“樹上有很多小蟲子,因為它們很好吃,所以我很喜歡它們。”
我說:“看來,媽媽真有意思,那我們還想辦法把樹都拔掉,你還有什么辦法嗎?”孩子說:“媽媽,我想吃到樹上的蘋果,可是樹上的蘋果太好吃了,我也想吃到樹上的蘋果,因為我最近很忙,沒空吃。”
我問孩子:“你想不想分享幾個蘋果呢?”
孩子說:“想,可是他們已經給我吃了。”
我說:“那你覺得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孩子想了想說:“我也想吃蘋果,可是我們太忙了,還沒吃完,還是得等一下再吃吧,那你能不能在中午吃完午飯呢?”
我說:“好的,你明天早上吃了!”
下午就將這個星期五送給孩子的禮物,重新做一遍。
3.引導孩子做一些與規則相關的事
當孩子想做一些事情時,比如說:畫畫、看繪本、寫故事、去戶外活動等等,你可以問他:“你希望我們回到家里,家里能不能像現在這么開心、友好呢?”孩子就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想法,這時候,你要立即給予鼓勵和肯定,孩子會很快的安靜下來。
家長可以跟孩子說:“寶貝,今天是媽媽的生日聚會,但是媽媽喜歡和你一起完成你的學習任務,希望你也能完成媽媽的計劃哦。”孩子就會開始相信自己的能力,慢慢的就會約束自己。
4.有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效率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做某件事情商高,不妨從孩子的角度入手。比如讓孩子背上小書包,為他背上學習的書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視,比如,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引導孩子參與其中,感受到父母的辛苦。
如果孩子喜歡運動,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運動,去打球,打羽毛球,或者去野外露營,看星星。讓孩子感受到,生活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堅持,都能有所收獲,并且收獲到成就感。
其實,很多孩子都曾被父母“圈養”過。被父母“富養”長大的孩子,沒有獨立能力,而被圈養的孩子,往往都很懂事,懂事又自信,他們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需求,成為被圈養的孩子。
“養兒防老”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要避免養出“窩里橫”的孩子,避免養出“窩里橫”的孩子,那么父母要注意哪些方面?
養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養好一個孩子的第一件事是父母要做好思想準備。而家庭教育也是一門學問,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父母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向上的人,可以讓孩子在榜樣的作用下慢慢成長。
小時候為什么一定要多讀書?
有沒有發現,很多父母會要求孩子“多讀書,讀好書”。但孩子卻嗤之以鼻,畢竟在父母的逼迫下,他也只能低頭玩手機了。
我們一定要看明白孩子為什么沉迷于手機,然后再對癥下藥。只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才能讓孩子真正走上正途。
一味禁止孩子接觸手機
也許會產生逆反心理
現在的孩子都是“科技發展很快”的時代,電子產品的這種先進的科技發展,已經讓我們和孩子無法理喻連溝通的橋梁。
我們看到孩子拿著手機,目不轉睛的對著屏幕,而我們卻說“看吧,看吧,不許玩,不許看!”其實對于孩子而言,他沒有做好這個準備,他也很難理解,怎么能讓自己不玩手機。
所以父母要在家庭中,減少對孩子玩手機的行為,家里盡量不玩游戲,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不要讓孩子接觸。
2、孩子想玩手機,可以跟孩子制定一個玩手機的規則
一開始制定規則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玩一個小時的手機,不能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一個小時的手機,需要跟孩子一起商量著制定規則,并且嚴格執行。如果第一次違反,家長也一定要守住底線,遵守規則,并且堅定執行。當然,在執行規則時,家長要把握好孩子的心情,要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他的愛和尊重。
3、家長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孩子對手機的迷戀是家長疏于陪伴的結果,而導致孩子沉迷手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家長們工作太忙,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