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讓孩子厭學的原因,是我們家長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孩子厭學,如果父母解決不了的話,那就只能安排科學的方式教育孩子了。
一、什么是科學的教育方式?
科學的教育方式是最有利于孩子厭學的方式。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對孩子學習上的事情會非常的重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如此的優秀,父母也不可能做到每時每刻都要求孩子學習。父母的這種做法就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教育方式。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孩子厭學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采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比如說,去期望孩子的每一次成績都是班級里最優秀的,但是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才是最關鍵的,也是父母能夠決定孩子在未來發展的最重要的一角。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所以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做好榜樣,那么孩子也會有樣效仿。
1.給孩子一些鼓勵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切合實際,不要給孩子設置過高的目標,
如果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只會讓孩子離父母越來越遠,從而產生一種恐懼心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予鼓勵和支持,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信任。
2.父母適當的放手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感會逐漸減少,這個時候父母應該讓孩子獨立,只有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才能夠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父母應該試著讓孩子獨立,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指引,讓孩子更加獨立。
3.適當的放手
孩子長大之后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要學會適當的放手,不要總是把孩子當做是“小寶寶”,所以父母必須要適當的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獨立。
在《正面管教》這本書中,簡·尼爾森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對于父母來說,如何適時地放手,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很大的挑戰。父母需要知道如何適當的放手,才是培養孩子獨立的關鍵。
我們在育兒過程中會發現,父母越是想要幫孩子解決問題,孩子越是找各種理由和借口,告訴你“我不會”、“我不會”等等。這是因為我們過度的焦慮,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而孩子也會覺得這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而當他感受到這種壓迫感,同時也會把這些想法“轉換成了”我會“怎么做”的思維方式時,他就會有這樣的反應。
“我會”這個角度可能是孩子認為自己能夠“控制”他人的行動,能夠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行事。當孩子覺得別人的行為讓他感到痛苦的時候,他就會故意做出一些行為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比如經常引起別人注意力的孩子,會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有意無意地表現“我有多動癥”,無論在什么場合,只要一分鐘就會出現。
“我不要上課,我要回家。”這是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公然的表達,他們甚至會把課堂秩序當成一個天大的問題,不愿意舉手發言。而有的孩子喜歡“裝睡”,他們會在課堂上表現得精神抖摟“我要上課”,這種叫醒方式會讓很多人苦惱,所以有人把它稱之為“起床氣”。這種方式是不是太草率了?當然不排除萬夫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觀察,但我覺得它有一些好處。
“起床氣”對孩子的危害
如果孩子的“起床氣”嚴重,會導致上學遲到,遲到,心情低落,還容易出現感冒發燒、胃腸炎,特別是對于腸胃炎的孩子,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有的孩子因為上課時沒有注意力,老是扭來扭去的,把自己弄得很累,這樣對于孩子的腸胃會造成傷害,他長期的這樣,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視力發育,
耽誤孩子的學習進度。
那么,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起床氣”的習慣時,可以這樣做,幫助孩子改掉“起床氣”。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們自己去叫醒自己,養成良好的起床習慣,當孩子上學以后,因為早晨和周末都需要給孩子穿衣服帖或者是洗漱,家長就可以根據孩子的起床時間表去孩子的房間進行檢查,并在一旁督促孩子,“快點起床,快點起床,不然,遲到了就要遲到了,你要趕緊寫作業,”
這樣一遍遍的督促和說教,不僅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誤解,還會對孩子產生厭惡感,家長不妨用這種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也可以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分析他們拖延的原因。
總之,教育孩子,家長要避免以愛之名,行“懲罰”。對孩子做出了“過分的懲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而不是針對孩子,劈頭蓋臉地罵,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很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更不愿意去做,家長不想管教,孩子就會去做,如果家長的管教方式恰當,就能使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往往會更加嚴重。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