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情緒很嚴重,經常抱怨學習太累,早上起不來,作業不寫,老師提問他也不愿意回答,因為他覺得自己太累了,上學太辛苦了,他認為:我不想學習,學習也不是為了老師和家長,只有我自己,我討厭自己的學習。
相信有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有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可是到了初二下學期,學習成績就開始下滑,而且孩子還總抱怨學習辛苦,為什么不愿意去學呢?
其實孩子的這種現象,幾乎是所有家長都遇到過的,厭學情緒的出現是很正常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孩子總是抱怨學習苦,沒有樂趣,那么他們很有可能會厭學。
一、孩子為什么會厭學?
1.父母的期望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好,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能夠有更好的表現。當孩子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反之,孩子如果總是處于負面情緒的影響下,那么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逐漸下降。
2.孩子自身的原因
孩子的學習與自身的因素是有很大關系的,而孩子自身的因素,其實也是很大的。比如說,有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并不是很好,父母并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而當他們進入初中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也在逐步下降。這時,孩子的自我心理壓力就會逐漸增大。因此而出現了分化。
到了初二以后,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明顯增加,這時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他們來說就不是特別重要了。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成績的自信心,以及對于父母的一些建議和要求,便會被大大的激發。
3.父母的過度焦慮情緒
有的父母在孩子進入初二以后,就對孩子的學習問題感到焦慮,他們一方面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落后于同齡人;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的自制力不強,不能抵擋住誘惑;還有的父母擔心孩子的自制力不夠強,影響到自己的學習成績。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會表現出焦慮情緒,但這種焦慮反而不會產生負面影響。比如有的父母在孩子初二下學期突然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突然下滑,就開始各種辦法補課,或者是找老師給孩子補課。結果只有一個結果,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不斷下滑,反而越來越差,還有些不愿意去上學了。
而此時,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幫助,可孩子卻不愿意跟父母說太多的話,這就會成為壓倒孩子溝通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實,在青春期的階段,孩子們一方面受到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社會的影響,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也會更加敏感,甚至會發生變化。
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和理解。而現在的父母卻對他們的關心是有求必應,孩子們經常會感覺到被忽視,所以也會出現不愿跟父母溝通的現象。
3、父母對孩子表達能力的培養不重視
孩子們通常都是比較依賴父母的,所以當他們與父母表達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認為孩子在“裝病”,所以才會直接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其實,父母的這些行為,在孩子的眼中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雖然我們都知道,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信任他,從而產生了對抗,對于父母的表達能力沒有絲毫的反應,所以我們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是父母的溝通方式不對,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這幾方面的問題,是不是我們說話的語氣太重,讓孩子產生了抵抗情緒。
親子間的溝通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藝術。
沒有良好的親子關系,溝通就是空中樓閣。
親子間的溝通就是空中樓閣,下沉的梁攀比。
你的親子溝通是成功的,你的孩子也會成為別人的優秀的。
來源于網絡
歡迎關注我@青春期父母成長學堂,學習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干貨~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26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