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感興趣厭學,很多家長苦惱不已,甚至要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
從表面看,學習是自愿的,很多孩子被父母逼著學,產生了一種“我不愿意學”的情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因就是因為內驅力不足。
孩子缺乏興趣,畏難情緒是外在驅動力的表現。
當一個人發自內心的覺得學習很苦的時候,自然就不愿意繼續下去了。
孩子的內心缺乏動力,讓他覺得學習很苦,父母的期望高,會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
反之,如果父母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孩子會更加熱愛學習。
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愛上學習,要先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父母的外在驅動力,就像食物、空氣、水一樣,是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當孩子們感受到,讀書學習的時候,內心被“有趣”、“有價值”所吸引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動力。
但是,當孩子缺乏內驅力,父母卻把孩子學習的樂趣,強加于孩子身上,他們自然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厭惡的情緒。
二、如何提升孩子的內驅力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孩子有了學習興趣,那么,他的學習成績自然也就不會差。
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那么,自然就會喜歡學習。
父母應該著重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不要用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學習,這樣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去學習。
要用溫和的態度去引導孩子,告訴他,學習是為了更好的掌握知識,而不是為了給爸爸媽媽媽學。
2.給孩子學習的自主權
當孩子上了小學,父母就應該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了,而不是為了讓孩子聽話,就開始對孩子進行各種逼迫、監督,這種教育方式其實是不可取的。
我們要給孩子立下規矩,比如說學習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小時,每天做作業之前必須要完成等等。
如果孩子按照規定來做,那么他就會感到高興,同時也會認為家長是尊重他的,這樣他也會尊重家長。
因為尊重了自己,他就會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家長的想法,就會在家長的監督下,自己認真去學習,而不會與家長產生矛盾。
因為只有這樣,家長才不會過分地管束,真正看到了孩子的內心,也能更加理解孩子,也會讓孩子真正愿意和家長溝通。
第三、與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理解孩子
我們也是從孩子過來的,當我們的孩子處于叛逆期時,會更加的急于求成,并且很難理解孩子,所以很多家長也會有同樣的感覺,自家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了,還特別的固執。
所以,家長要理解孩子,試著理解孩子,才會理解孩子,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很好溝通。
其實孩子的想法非常簡單,他們也想自己的小心思,不想和家長分享,他們會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讓家長發現,這個時候,家長們就可以幫助孩子們把他們的想法,和他們的小心思,全部都是說出來,并且相信孩子。
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孩子,家長們應該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批評。家長們的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們的成長離不開家長們的細心呵護,你平時孩子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你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來源于網絡
孩子們都是活潑好動的,家長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相信孩子們一定能夠慢慢地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將孩子變得更優秀。
今日話題:你平時是怎么和孩子相處的?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你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嗎?歡迎留言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