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孩子厭學怎么教育
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具有了朦朧的“獨立性”,他們表現為對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又缺乏經驗,所以很多時候他們的想法會和家長的想法產生沖突,然后就會表現為厭學。
對于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先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再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其實很多孩子厭學并不是源于自身的問題,而是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曾經接觸過一個三年級的小男孩,這個孩子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很高,給孩子安排了大量的課外補習班,而這個孩子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學習,即便是去補習班也學不進去,所以家長再三的催促、責罵、懲罰之后,孩子仍然不愿意學習。
這種情況發生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也不足為奇。但是進入三年級后,家長明顯感覺到孩子的厭學情緒出現了一些變化,上課經常走神,不愿意跟老師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開始對家長說“你問我為什么。”家長表示“孩子就喜歡跟我們對著干,要是我們越是不管他,他就越不學習”。
我覺得家長應該這樣去思考一下,在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他到底為什么不想學習,而是要把孩子的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要讓孩子自己想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并且家長不應該對孩子學習產生任何干擾。
我發現過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他們往往是在玩。所以家長會看到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一會把剛做過的作業拿出來看看,一會又拿起剛做過的試卷看看。當發現自己的孩子的卷子比較簡單一些的時候,家長會讓孩子認真地做,如果孩子還沒有做完,那么就讓孩子慢慢地做完,也可以適當地讓孩子休息一下,不要去做一些和學習無關的事情。
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自己的成績也會有比較明顯的起伏。其實就是因為家長的不重視,讓孩子學習產生了問題,所以才會造成孩子考試成績下降的現象。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他的成績一直都在班級的前幾名,因為是前十名,所以同學對他的要求也是相當高,只要孩子考試成績稍微有點起伏,家長就會批評他,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并且對孩子進行了一番嚴厲的批評,可是這個學生就是不聽,成績也是在下滑。
后來家長給他找了一個校外的心理輔導機構,然而在這里他只做了一種半工半讀的事情,這個學生每天按時的去學習,考試成績也是一退半修,
因為他已經很努力了,但是他的成績依然沒有起色,于是家長就不再給他補習了,結果導致他每天都在背著書包去上學,沒有一個月的時間去送去上學。
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他能考出好成績固然是好,但如果最終成績并不是很理想,那么他將會受到家長的責罵,而且會受到來自老師的批評,那么他還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討回公道。
這種結果顯然是不理智的,面對家長的勸說,這位學生就非常的激動,
并且表示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給自己上了一個“更好的學校”,在沖刺階段能夠取得好成績,
這位學生的家長表示很震驚,他連忙表示要對這位學生進行一番教育。
但是家長的教育卻并沒有好到哪里去,反而是老師的一些行為才讓學生更加的厭學,
這位學生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將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面,甚至還因為情緒的不穩定,和老師鬧出了爭吵,
這位學生的家長從老師那里得知了這件事情,
這位學生就更是如此,開始懷疑自己的父母到底是不是真的愛他,
后來也是心疼孩子,才說出了那句話,
并且表示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才能夠考上一個好的高中。
這樣的事情其實發生在很多家庭中,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真的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加的努力學習,并且在未來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在父母也是竭盡全力的付出,但是孩子卻一點也不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只會認為自己付出了一切,可是父母并沒有做到讓孩子理解自己,
這樣的情況也是常見的,
如果父母是愛孩子的,希望孩子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更加努力,當父母的教育方式沒有達到他們期望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了回報,
父母對他們有些不耐煩了,
然后就會認為父母不愛他們了,所以也就會有了離家出走的這種想法,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比較暴躁,在孩子的教育上就會和父母對著干。
想要孩子聽話,父母就需要用對待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樣才能夠達到好的教育效果,讓孩子能夠接受父母的教育,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除此之外父母應該要知道的是,父母不是孩子的指路人,
他們也是需要被教育的,只有父母的行為方式正確,教育的方式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除此之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注意方式方法,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