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厭學的孩子的故事
一個厭學的孩子,他和我聯系了在一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模式、不同教育資源的學校之間的相處。
他兒子今年8歲,是一個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小學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自從進入小學,他兒子就遇到了很多事情。
和很多輟學的孩子一樣,每個輟學的孩子都有一個不愿意學習的父母。
我和他父親曾經都是個少年人,都是大學畢業,我因為年齡小,沒有什么技能,只能靠自己。
有時候,我看到他總是教育他不要在學校和老師同學打起來,要跟他們學習。
他的父母經常吵架,經常鬧離婚。我聽了以后也很生氣,他們不但不想吵架,而且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樣,甚至不希望他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比,所以他們覺得孩子不夠優秀。
而我自己就是一個自卑的人,非常不喜歡跟別人家的孩子比,所以總是跟別人比較,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也變得更優秀,所以我一直也跟孩子講道理,可是沒有用。
在很多的家庭中,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一旦孩子有進步了,父母就會說,怎么能有這么好的成績,人家某某某又考了第一名。其實,我想要的是被比較的過程,而不是被比的結果。
所以我自己一直也是一路盯著孩子學習,天天背誦《弟子規》,天天跟著老師學《弟子規》。
我也是天天跟著老師學《弟子規》,《弟子規》,《三字經》,《弟子規》,《大學》,《大學》,《中庸》,《三字經》,《弟子規》等,
從來沒有因為我的教育,
就讓孩子去適應這些都是我教育的結果。
從一開始,我就知道,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愛玩游戲,都是由于沒有毅力。而且,孩子還小,很多東西都會好奇,父母還沒什么能力,這個時候就給孩子灌輸一些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孩子知道,有些事,只有你動手去做了才會明白。而這個道理,孩子在接觸了更多的網絡之后,就會形成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個合格的家長,一定有一個共性:有的家長,自己對孩子缺乏基本的關愛,教育孩子缺乏規則感,沒有邊界感,甚至有的家長會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問,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是“別人家的孩子”。
2.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去做到
有的家長說自己就是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其實這樣的家長是忽略了自己的重要事情。
孩子都是很敏感的,他們能夠感受到家長的不重視,如果家長每天都是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感覺自己的父母不重視自己,他們就會通過叛逆的行為,向家長傳遞出自己不重視學習的想法。
3. 有的家長會對孩子說自己有多么忙,覺得自己工作很累,自己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對孩子的陪伴不夠多,只有將孩子交給老人來帶,這樣的家長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感覺,就是把孩子當做家里的重心,認為他們賺錢養家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的家長會認為只要把孩子交給老人,自己就可以休息一會了,所以他們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干涉,一旦孩子的行為習慣沒有養成,他們就會一直依賴于老人,對孩子放任自流。
所以有的家長會對孩子說:“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的這種行為模式,其實是一種心理依賴,一旦孩子的思想出了問題,那么他的人格就會出現問題,以后遇到困難,就會束手無策,更加不敢去解決問題。
4、父母以身作則
最后就是父母以身作則的問題了,如果我們自己回到家就整天看電視、玩手機,那么孩子可能就會去做作業,而不是因為父母的手機。我們家也有個手機,但我并沒有告訴孩子,孩子是用來聽故事的。
如果想讓孩子提高寫作能力,我們自己就要先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在家里就要營造一個閱讀的環境。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