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孩子厭學不去上學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社會節奏加快、競爭力日益增加,我國青少年患有厭學癥的比例逐年上升。據統計, 有約10%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厭學可表現為很多種形式:
孩子變得不愛上學,不愿見老師,甚至每到上學前,孩子就喊“肚子疼”、“頭痛”等;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的孩子不愿做作業,一看書就犯困;
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
有的孩子雖然也在看書,卻“看不進去”;
不愿大人過問學習上的事情,對父母的詢問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現得很不耐煩,或者轉移話題;
上課和做作業的時候,經常“打不起精神”,需要家長在旁邊陪著一起完成;
……
沒有及時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厭學情緒就會產生。
要想避免孩子厭學,父母就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耐心、細心、恒心地幫助孩子,讓孩子慢慢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 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禮記·中庸》中講到:“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要想孩子不厭學,必須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父母要重視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目標,完成后獎勵一起慶祝。
孩子因為自律,所以不會因為“厭學”而抵觸上學。
同時,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很重要的,父母對他的愛是不會因為“成績下降”而減少的。
只有當孩子從心理上認可自己,自尊自愛的“靠山”,才能激發出內在的學習動力,成績才能得到提升。
當然,這個目標必須要跟孩子一起討論制定,孩子內心有了滿足,才會努力學習,才能提高成績。
另外,要跟孩子聊聊夢想和興趣,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對未來有夢想,對未來有規劃。
3、樹立規則意識
人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做作業、幾點可以玩手機、幾點必須睡覺等等。
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在規矩的基礎上,給予孩子選擇權、尊重,孩子才能更愿意去遵守規矩,成為一個守規矩的人。
另外,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
尤其是老師,如果你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孩子,孩子就會更加不服氣,也就是說,老師在學校里批評誰了,是批評誰了,是不是就會很不服氣,他就會更加反抗,他就更不想去遵守規矩。
而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跟孩子講明規矩,然后在家里執行,在老師面前適當的表揚,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預期,當然老師也要給孩子一定的表揚,讓孩子也能夠找到一個動力,更愿意遵守紀律。
另外,當孩子做出錯誤行為的時候,一定要以“他還是個孩子”的姿態去教育。
老師有他的道理,但是孩子不聽他的道理,那么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家長也要考慮一下如何才能讓孩子“長記性”。
2、“回憶”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對于孩子的成長有幫助的。
比如當孩子做錯事了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跟孩子回憶起當時的自己的當時的情緒,從而讓孩子對這件事情有一個印象,讓孩子更有印象。
還有一些關于“車禍”的事情,還是應該受到懲罰,家長如果實在有心要是“打”了孩子,也不要對孩子動手,否則會留下終身遺憾。
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但是事后卻是需要彌補的。
特別是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也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能過度地把控。
3、“愛”是需要智慧的
只有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才能夠明白孩子犯錯誤背后的原因,才能夠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以免孩子走入誤區。
在孩子犯錯之后,家長需要保持冷靜,要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一起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獲得成長。
4、“親”是需要智慧的
家長要先學會放手,讓孩子在面對問題時,不至于在自己的情緒上“做出巨大的反應”,所以家長需要進行合理的引導。
5、“暖”是需要有原則的
雖然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的世界是由家長在一旁,但實際上也有不少家長在孩子的世界觀中產生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所以家長要注意這一點。
總結:
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孩子的世界觀需要家長的引導,家長應該要加強這方面的引導,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一帆風順,在孩子的青春期,家長要注意這三點。
【父母必須要注意的】
1、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予以積極回應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某種要求或愿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哭大鬧時,家長千萬不要一時心疼而繳械投降,而是要溫柔而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疼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