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厭學怎么辦
父母輔導孩子學習已經使盡了渾身解數,卻還是無濟于事。現在又要到初四、五三、六年級了,孩子的厭學情緒非常嚴重,再這樣下去,別說中考、高考了,就是高中這一年,恐怕孩子連高中都上不完!孩子厭學叛逆,不讀書了,常常以各種理由要挾家長,甚至要錢來買手機,家長要不得!
孩子叛逆厭學
案例:
14歲的男孩,上初二,為了玩手機,和父母爭吵了幾次,情急之下,孩子選擇了跳樓自殺,兩天后被警察解救。
孩子沉迷手機,不愿上學,家長是最后通牒,要么就把手機扔給收家養了。
結果,孩子更加變本加厲,在網吧里徹夜不歸,只要他回家,就拉著他的手,不想去上學。
母親對此焦慮萬分,卻又無法說出什么有效解決之道,只能求助于這個網絡發達國家。
可沒想到,一旦孩子玩游戲上癮,就像吸鴉片一樣,一旦成癮,就很難戒掉。
孩子成天像“蒼蠅一樣”,看似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是在尋求一種類似于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覺。
看似無解的沖突,卻讓孩子抓住了一個很大的關鍵,那就是他的內心并不真正接納這個自己。
后來,他發現這個自己并不真的想要,而是在想要什么,心里想要什么,這樣一來,就成了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而又被父母忽視,于是他就更加不愿意跟父母分享。
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到,當孩子不想跟你說話的時候,請不要忙著去評判孩子,更不要去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想法,而是要盡量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去理解他們,這樣才能達到你們之間良好的溝通效果。
第二個“叛逆”期:7-9歲
這個時候,孩子進入小學,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他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成長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松,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后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發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于“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么,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父母要盡量少干預孩子,盡可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就算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對,也要把所有問題集中到一起,雞毛蒜皮的小事盡量忽略,只選最重要的三四個問題,一個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談一次。在談的時候,千萬別要長篇大論。只有說的少,孩子越會聽得專注,才會用心去加以重視。
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此外,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這個時期可以多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感受等等,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父親的理性引導
母親的感性經驗,讓父親發現自己的不足,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父親要留意自己的言行
“青春期”這個階段的男孩的行為有些許“過激”,但如果能夠很好地引導他們,則會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教育家國體育家deadisblobes曾說過:
“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后一個機會。
想要成功,先讓孩子聽話
當我們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會去做,因為他們害怕承擔責任。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