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孩子厭學情緒
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面臨很大的學業壓力時,往往會有一種想要逃避的心理。這個時候厭學就成為了孩子當下不想學習、不想完成作業、不想認真聽課的一個借口。
當孩子進入到了青春期,就相當于進入到一種焦慮-逃避的情緒階段,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在逃避學習,逃避責任,逃避自己的無能和失敗。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這種焦慮,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孩子就會陷入一個自我否定的黑洞里,他開始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在學習上很沒用,很差勁,覺得自己就如同一個局外人,什么都做不好,最后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孩子厭學,一般來說,通常是家庭生活、學校環境因素造成的。
孩子出現厭學,除了自身原因,不排除外部原因,畢竟心智尚未成熟的他們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
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對孩子評價方式單一,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讓孩子承受很大壓力,讓孩子覺著自己是在為家長學習,如果幾次成績達不到理想的結果,就會受到訓斥,產生挫敗感,最終產生厭學。
有的學生的厭學,原因是單方面的,有的則是多方面導致的。
【原因】:
1. 環境的原因。
厭學最直接的表現是對學習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苦悶感,因為周圍的人都很“功利”,給自己造成壓力,如果在學校感覺很快樂,在家里就會變得“功利”。
有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分數,只看成績好壞,一旦孩子有些波動,家長就會指責孩子,就會對孩子進行責罵,這就會讓孩子感到恐懼怕,不愿意與父母親近。
有的家長會把孩子厭學和游戲成癮行為特征畫上等號。
這些特征具有相似的地方,就比較容易混淆孩子,認為孩子沉溺于游戲就是“網癮”,然后用各種手段來確診。
“游戲成癮”的確是病,但“網癮”也不是毒藥,“網癮”只是一種心理依賴,需要專業人士幫助孩子擺脫“網癮”、“網癮”,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04
教育專家認為,對于青少年“網癮”,需要家長首先審視自己,把自己的行為納入到自己的言行中,有“悔過自新”的意思。
父母悔過自新,則是為了教育孩子的正確,根本目的還是需要孩子學會自我約束,學會自律,獲得良好的自控力。
如果孩子出現了“網癮”,家長首先需要先解決問題,比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或者送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如果是家庭咨詢,父母要學習自我反省,反省、改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更多積極的影響。
比如和孩子一起去看一場電影,在電影中你可以與孩子分享自己最近的成長歷程,分享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分享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接著,父母要了解孩子對社會的看法,從而正確引導孩子與網絡、與孩子一起成長。
結語:
孩子沉迷于網絡,本身就是家長的責任。
當孩子沉迷于網絡時,家長應該教會孩子這3招,讓孩子擺脫網絡上癮。
同時,身為家長的我們,也應該在這方面下功夫,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到孩子。
今日話題:
你家的孩子平時喜歡玩網絡游戲嗎?你是如何引導孩子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