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家長該怎樣做?
王奕
家長來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張老師你好:
我家孩子厭學,每到周五,就不想上學,我該怎么辦?
張老師你好:
謝謝你的來信。
先問一下這些問題:
孩子上學時候總是拖延,做事慢吞吞,在學校比較膽小怕生,但是在家就比較活潑好動,比較喜歡熱鬧,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比較放心。但是開學之后,卻開始出現情緒上的低落,抱怨作業多,和同學的人際關系不好,成績一落千丈。
家長看著孩子這樣也著急,但是孩子的表現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變,我開始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他逐漸回到了正常的軌道,后面也順利地完成了中考,考上了重點高中。
這就是典型的抑郁癥行為,家長的擔憂不亞于孩子的厭學情緒。
孩子總是在學校和老師、同學以及家長之間周旋,最后他成為了學校的焦點,成為了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問題兒童”。
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這種情緒變化,不要讓他持續性的出現抑郁情緒。
當孩子出現以下的表現時,家長要引起重視,是可以幫助孩子走出抑郁癥的,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的抑郁癥患者,其中有很多都是在初中或者高中階段,厭學的孩子,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有了輕度的厭學情緒,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容易導致孩子厭學甚至棄學。
希望大家能夠引起重視,不要因為“愛之深,則厭之切”,才造成孩子的抑郁癥。
什么是厭學?
有些孩子知道自己厭學,會通過各種厭學的行為來向父母表達自己“我不想上學了”的信號,這種時候家長可能需要用正確的方法,比如和孩子進行溝通,以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在孩子的內心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自然會出現種種厭學的行為。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運用“第三者效應”,讓孩子能夠在厭學的行為中認同自己的存在,從而產生更多的動力,這便是第三者效應,如果孩子接受的第三者是父母,那么孩子就會獲得更大的信任,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到第四者的懷抱中。
具體可以這樣做,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小學階段,就算是被爸爸媽媽罵了,自己也是一樣,如果能夠表現得更加積極,那么爸爸媽媽媽會更加愛自己,也會更加相信自己的孩子。
▲結果2:父母與孩子的互動變少,父母忙著工作,孩子缺乏陪伴
根據研究表明,父母的陪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于時間、地點的不同,所帶來的吸引人群效應
。另一種則是由于教育和陪伴的缺失而造成的。
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呢?原因是爸爸沒有陪伴,長時間缺乏父母的陪伴,而導致孩子內心空洞,缺乏安全感。
那么爸爸媽媽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 陪伴要放下手機
很多家長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很少陪伴孩子,而孩子正是在父母的影響下才成長起來的。
孩子小的時候,雖然可以陪伴在身邊,但是這種陪伴還是少之又少,很多孩子長大后,都要靠父母在身邊,因為這時候的陪伴只是一種“假陪伴”。
而這種“假陪伴”其實就是指父母自己也在玩手機,卻和孩子心猿意馬地“沒有交流”,這種情況下的陪伴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看到父母如此癡迷于手機,自然也會對手機產生好奇心,想要探索手機里面的世界,其實也是比較難的。
所以說,想要孩子不被手機控制,關鍵在于家長要做好榜樣,為孩子提供好的陪伴。
如何30分鐘不離開手機呢?
1、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家長可以給孩子規定玩手機的時間,比如每次玩不能超過20分鐘,如果這次按時歸還下次就還可以玩,如果這次不按時歸還下次沒得玩,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于遵守。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孩的很多行為其實都是模仿父母,如果父母喜歡玩手機,那么孩子也會學著玩手機,因此,在家里,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父母應該先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樣孩子自然也就不會總想著玩手機了。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