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感謝老師的引導。
人的成長,往往要歷經各種挫折。所謂教育,就是一件歷經風雨,要么戰勝自我懷疑,要么不斷嘗試突破自我束縛,最后登上屬于自己的山峰。
孩子厭學,挫折教育和挫折教育往往分很多種,厭學也往往分很多種,孩子如果長期處于挫敗的境況下,就容易導致厭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因此,對孩子挫折教育要慎重。
1 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挫折
厭學現象實際上是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一些困難,讓孩子有了不想上學的想法,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自己的無能。
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承認孩子的無助,理解孩子的無能為力,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厭學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切不可過于焦慮,不妨先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緩解一下心理壓力。
2 放低姿態,讓孩子動起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吹揭恍┖⒆?自己努力的學習,卻總是不見成效。
當孩子對學習感到無趣,不想動彈琴時,家長需要學會放低姿態,讓孩子先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當孩子覺得不想動彈的時候,他才會有興趣,才會認真去學習。
培養孩子專注力,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說過:
“什么也不說,就是不要說教?!?/p>
有效的溝通,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
家長不要以為“我讓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這種溝通就是在居高臨下地讓孩子匯報工作。
而是應該在精神上把孩子當成朋友,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孩子說的越多,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為,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有些家長在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總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打斷孩子,甚至是強行給孩子安排好一切,試想一下,孩子怎么會愿意聽你的話呢?
溝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橋梁,很多時候,一個孩子能說的話,家長都能聽進去。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家長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呢?
李玫瑾說:溝通是要和孩子做朋友,沒有朋友,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因此,家長要注意和孩子做朋友,多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孩子,引導孩子。
有一次她帶孩子在超市逛,孩子想要一個玩具,但是家里已經有很多玩具了,她沒有同意,于是她就批評了孩子幾句,沒想到孩子情緒激動,反而和她對罵,于是她憤怒地說:“你走吧,我看你怎么收拾你!”
在這位媽媽的眼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該被尊重,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所以當孩子和自己對著干的時候,家長就覺得孩子叛逆了。其實家長的這種行為,反而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今后他對事情的判斷能力都會比較差,也很難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所以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并且認真的傾聽孩子的想法,并且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2、允許孩子犯錯
作為家長要明白,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這樣才能有所改善。
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情,家長可以耐心的告訴他這樣的行為不對,可以告訴他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以后有沒有改正。
當孩子開始聽懂自己的話后,家長應該及時的給出反饋,讓孩子在過程中享受自己被尊重的感覺,逐漸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里,下一次改正。
3、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權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做法都是命令式的,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家長就對孩子進行指責,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非常不正確的,想要讓孩子去做,就算是孩子只有一兩次的選擇,家長也要鼓勵孩子去選擇,這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他會因為你的鼓勵而更加愿意去做。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