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本來就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童年本來就是對玩樂非常著迷的一個階段,一味地讓孩子去學習肯定會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不愛學習。但孩子不愛學習也不僅僅是對玩樂著迷的原因,家長需要積極和孩子交流,尋找具體的解決方法。

一般孩子厭學都是因為以下幾種情況:其一是學習興趣差,也就是我們說的沉迷于玩樂,孩子的天性如此,家長不應該過多指責,而是陪伴孩子共同進步;其二是心理因素,如教師比較嚴厲,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三是學習困難癥,如先天性書寫困難、閱讀困難等,多因生長發育過程中、孕期或出生時的異常因素,導致孩子發育異常;其四是病理性因素:如營養性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應及時就診,明確病因。
其中,大部分孩子厭學是由前兩種原因導致的。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及時督促與引導,讓孩子更加積極地面對學習。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孩子不愛學習事小,生病事大。
楊女士家的孩子經常不想上學,甚至逃課在親戚朋友家躲藏。后來楊女士帶孩子去做了智力檢查,當時孩子寫字扭扭曲曲,慢吞吞的,并且有很多錯別字。經過醫生的診斷,孩子竟然是明顯的學習障礙。楊女士聽后又心疼又懊惱,對自己之前總是責怪孩子不上進后悔不已。甜甜家的孩子特別不愛學習,甜甜想了很多的辦法,不管是給孩子請家教還是報各種培訓班,都嘗試過了,甚至還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最后的結果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半分助力。孩子也感受到了媽媽的壓力,覺得自己特別無能,家里整天都處于一種氣氛消極的狀態里。

其實孩子不愛學習,有時候真的不是孩子自己能夠控制的。人和人相處看的是緣分,人和學習相處有時候看的也是緣分。
1、學習內容枯燥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
現在,有不少孩子厭學,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甚至優等生也不例外。心理學家證明,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所以相比于刻板的書面知識,孩子們更喜歡有形有色有血有肉的具體形象。并且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本就受限制,長時間枯燥的學習怎么會效率高呢?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勞逸結合,并且將枯燥的知識轉化成孩子樂于接受的形式,應該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學習過程太辛苦孩子精力有限。
孩子白天上學忙了一天,到了晚上也沒有休息的時間。繁重的家庭作業讓許多孩子都叫苦不堪。還有很多家長還給孩子報了這樣或那樣的興趣班、特長班,卻忽視了孩子的實際接受能力。每個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讓他們一直處于這樣緊張的狀態,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3、學習目標不明確孩子感覺很迷茫。
研究表明,完成同樣的學習任務,如果其學習目標明確比沒有目標可以節省60%的時間。每個人都希望在整個群體里能比他人更加出色,每個孩子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
可如果孩子對于課程學習覺得無從下手,就會摸不著頭腦,目標模糊內心迷茫,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越來越抗拒學習,這也是家長要特別關注的一點。

孩子成績不好,不愛學習家長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在孩子身上,有時候,家長的態度和行為,也為孩子的不愛學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讓孩子無心學習。
俗話說,量力而行,是鯤鵬就扶搖直上九萬里,是新燕便在路紅點點處啄春泥,千萬不要做過于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可當今父母,對孩子的的期望值都很高,為了孩子,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大大增加。

2、沒有給孩子營造安靜的學習氛圍,孩子無法專注。
有些父母在孩子學習時看手機,大聲說話等,還有一些父母會給孩子陪讀,造成孩子難以獨立地解決遇到的新問題,他們體驗不到獨立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快樂。

3、沒有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孩子感受不到文化的熏陶。
東漢的語言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所以說,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家長“上所施”,讓孩子“下所效”,也就是說,家長要給孩子做個好樣子,讓他去效仿。可現在仍有一些父母并不是很重視孩子的學習,平時自己工作時態度也并不認真嚴謹,孩子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怎么會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呢?

其實,讓孩子愛上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不是說一起進行枯燥的學習,而是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習變得有趣。
1、利用游戲進行延伸。
教育學家表明,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小學生活潑好動,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家長的教育方法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利用游戲寓教于樂的特征化難為易,讓孩子主動學習,愛上學習。比如讓孩子愛上地理,就和孩子一起玩拼圖游戲,每拼好一個國家就會解鎖一個國家的人文、歷史和民族習性,讓孩子有繼續的動力和成就感,這樣會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2、用尋找游戲提高孩子注意力。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注意力集中。毋庸置疑,注意力是否集中不僅影響孩子現在的學業,也會影響他們日后的生活。這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尋找游戲,把26個字母中的幾個去掉,讓孩子自己找出來丟了哪個,孩子的注意力不會在學習26個字母上,而是在尋找失去的字母這個游戲上。

3、用下棋來引發孩子追逐的快感。
棋盤游戲是一個廝殺的戰場,孩子只要投入進去就會獲得廝殺的快感,這也會讓孩子感覺到投入一件事情的快樂,自然也會把這種快樂延伸到學習上。興趣是孩子學習的第一老師,只有感興趣的,自己學習起來才有動力,才有信心,這樣才會感覺愉悅。下棋就是孩子找到學習自信心,與學習和平相處的一個窗口。據有關研究人員研究:動覺學習者占37%,聽覺學習者占34%,視覺學習者占29%。下棋游戲就充分運用了這幾點讓孩子進行高效的學習。
總結和分析
求知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追求快樂又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是陪伴孩子最早也最久的人,如果想要讓孩子克服厭學的不良情緒,就要細心弄清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并好好開導,對癥下藥,讓孩子慢慢喜歡上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如果家長實在沒有辦法幫孩子緩解,就要及時到正規的心理機構,找專業的心理醫生,一定不要小看厭學癥對孩子的危害。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