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初三了才厭學咋辦?
這個時候孩子的叛逆就變成了一個你越是不讓他做的事他就偏要做,而且叛逆是越嚴重的,那些還總是想著你的讓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在叛逆的時候還會對父母產生各種怨言,明明父母說的是對的,也是為他好,可就是不聽父母的話,甚至故意與父母作對,有的時候還會言語頂撞父母,開始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而第二個叛逆期,就是青春期了,孩子進入到了第二個叛逆期,孩子學會了說不,開始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反對,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其實這個時候父母們最應該做的,就是耐心的對孩子們進行批評教育,千萬不要打罵孩子,不要給孩子們造成困擾。
面對孩子們的叛逆期,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1、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
作為家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孩子立下規矩,
孩子只有得到了家長的肯定和鼓勵,才能培養出自信、樂觀的性格。
《別和叛逆期孩子較勁》一書中說: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對抗。
孩子長大了,家長也就要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再用命令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
2、改變溝通方式
家長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比如孩子沉迷于游戲不愛學習,可以跟孩子說:“游戲是很有趣的,如果能讓你過上更好的生活,你一定是最開心的。”
家長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媽媽也不知道游戲這么吸引人,那你覺得媽媽為什么這么喜歡你呢?”
孩子可能說的是一堆答案,可家長卻說:“那是因為游戲很有趣啊!”
游戲是把雙刃劍,家長要學會運用好這個工具。
有人說:“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想讓他成為的樣子。”
要想幫助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就要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我們要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陪伴孩子的成長,不再是一張白紙,剪去孩子的性格,成為什么樣的人,關鍵在于家長的教育方式。
親子關系決定教育的成敗。
親子關系是教育的基礎,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孩子獲得幸福的前提。
父母要關心孩子的內心,及時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調整孩子的心理狀態,不要以單一的標準衡量孩子,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2、父母要重視家庭教育,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親子關系是教育的前提,是家庭教育的成敗得失。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成長,不惜重金,甚至不惜重金,結果卻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孩子受到傷害,比如打球、跑步、畫畫等,父母卻置之不理,當孩子的心理遇到阻礙時,父母不及時干預,當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時,就容易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3、孩子的成績落后
還有一部分孩子學習成績是中等水平的,父母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孩子學習出現退步了,家長就生氣,認為孩子不努力學習,而且這樣做,會導致孩子的情緒更加煩躁,學習效率下降。
孩子和父母長期處于一種高壓政策之下,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厭煩、焦慮、抑郁的情緒。
當然,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學習的方法不同,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不可能每個孩子都在某個階段內取得很好的成績。
如果孩子的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一,那么孩子的心理就是第一,他自己的努力是沒有用的,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敗感,他會對學習產生抵觸,就會厭學,也不愛學習,就是因為家長沒有用對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
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肯用心,通過方法和技巧去做一些改變,就可以改善孩子的成績,幫助孩子取得優異的成績。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