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做心理沙盤有沒有效果?
你家孩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厭學的?
厭學了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孩子討厭學校,討厭老師和同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還有就是孩子不愛學習嗎?
我曾經問他,為什么會討厭學習?他答:有時候很討厭學習。我還給他講了,為什么打游戲這么好玩?
孩子的回答我說:打游戲有什么樂趣?
我接著問:這個游戲有什么好處?
孩子回答:樂趣多!
厭學的問題,我是有點不太明白的,但我的態度很堅定。
我告訴他:
“游戲可以玩,但要牢記一條:如果你無法玩,你無法考好。
如果你考好,你可以玩,但必須寫完作業,才能玩;
如果你沒有完成,那你就要減少玩游戲的時間,以免做作業被老師批評。”
聽完這番話,孩子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開始認真地寫作業。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的就是始終把“玩游戲”變成一種正向引導。
當他的學習被父母過度控制的時候,他就會更加厭惡學習。
那么,他為什么會厭學呢?
其實這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去控制孩子的生活,比如干涉孩子的交友、選擇興趣班、以及與孩子的溝通等等。
但是,我們越是想要控制孩子,孩子就越是會反抗。
所以,和孩子產生矛盾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父母。
孩子“不聽話”,很可能不是因為“故意跟父母作對”
而是因為,他“知道”父母的干涉。
正如上面說到的孩子在叛逆期時,會因為頂嘴而變得不聽話。
因為,他覺得父母的行為總是針對他,所以他開始“聽話”。
作為父母,我們要考慮的并不是如何讓孩子“聽話”,而是如何正確看待孩子“頂嘴”這件事。
讓孩子學會“聽話”,比“說教”更重要
很多父母習慣于用自己的權威去管教孩子,但孩子卻很難聽進去。
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尊重孩子,與孩子建立友好的親子關系,這樣孩子也會更加信任父母,才會把“不聽話”當成一種自我保護。
懂事的孩子往往是因為懂事,才敢于對父母言聽計從,才會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
心理學家格爾說:“每個孩子都是愛學習的天才,他們只是努力的偽裝,卻沒有內驅力。”
懂事的孩子往往是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樊登的兒子在考上大學后,想出來玩,但是要他去考取他心儀的大學,而不是一次性的考試。
他不想陪兒子一起玩,因為“陪孩子玩”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補償,他希望兒子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如果讓他的兒子一個人在大學里住宿,這是不現實的。
而樊登知道以后,堅決不允許孩子們住宿,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容忍,不會租房子在孩子面前指責他,因為他覺得這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即使他自己能力再高,如果他有工作在身邊,他會做什么呢?他有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玩,他會在陪伴中感受到什么呢?
他如果愿意學習,他會學習,他會學到什么呢?會讓孩子懂得很多東西,包括他的生活技能,他也會慢慢的去學習。
這樣的孩子到大學以后,不會有太多的問題,因為他把精力放在了解自己身上,關心別人身上,他在遇到困難時,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為,他沒有生存的能力,他沒有獨立的能力,沒有生存的能力,那他活著,你憑什么要去教育他?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大學生畢業了,還把自己養活在家里,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養,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管,覺得自己好像不是一個好學生了。
這種情況,父母們還需要去反思,去想一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第二種情況,孩子想要的父母覺得沒有必要去管教,會對孩子特別的溺愛,所以會縱容孩子,因為父母覺得自己的要求都是正確的,自己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因為孩子現在不努力學習,未來他上大學很有可能連最起碼的自理能力都沒有,到了社會上,可能連自己的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沒有。
我們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年紀輕輕就要去幫著他們收拾東西,不要覺得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每次孩子的各種事情讓我們覺得沒有辦法,總是忍不住去批評孩子。
雖然我們都知道孩子是不能隨便動的,但是我們要做到耐心的去引導孩子,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解決他們的事情,要學會教育孩子。
我們要清楚自己犯錯誤的原因是什么,不能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去制止他們,這樣的話會讓他們失去自我價值感。
所以我們要多陪伴孩子,了解他們內心的需求,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其實有很多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父母缺少對孩子的陪伴,總是以自我的角度去想事情,只是憑著自己的經驗,在不斷的去想事情,這就會讓他們缺少了很多的自我價值感。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