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時無憂無慮、活潑可愛,但在上學以后卻整個變了個人似的,變得低落、自卑。甚至有家長說,他家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在自己家里的書桌上,用筆深深的刻下“我是失敗者”!讓家長震驚又難受。總結起來,上學時容易自卑的孩子是這3種,家長們看看,現在改變還來得及!

沒做幼小銜接的孩子
很多家長信奉所謂快樂童年,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什么都不讓他學。這樣的家長,在孩子上小學以后,多數都后悔莫及。雖說小學現在號稱是從零開始,但事實上,我們兒時要教一個學期的拼音,現在的孩子們只學一周。而且家長們如果有機會看看一年級的語文課本,就會發現,現在識字不是從一、二、三這樣的簡單漢字開始,而是從最常用的漢字開始。一年級的孩子,可能就要認讀、拼寫相當復雜的漢字。
很多沒有做過幼小銜接訓練的孩子,完全沒有識字,在單元測驗的時候,連試卷都看不懂。但同時,班里總有一半左右的孩子,是“什么都學了”的。有這樣的比較存在,即便是成年人也會倍感壓力。而突然成為“后進分子”的孩子,心智還沒有成熟到可以自我調節,當然會自卑。

沒有一技之長的孩子
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學校里有豐富多彩的文體、科技活動。無論是聯歡會、藝術節、科技界、運動會,都會有許多擁有特長的小朋友踴躍參加。老師也經常會在班級里詢問,誰會畫畫?誰會樂器?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孩子一無所長,在其他小朋友參加學校活動,紛紛領取獎狀的時候,自己只能坐在臺下,是不是會心生羨慕,進而自卑甚至封閉起來?

一直被夸聰明的孩子
有家長曾經半自嘲的說,在幼兒園時覺得自己孩子真是聰明、活潑、伶俐、可愛,簡直是天下最棒、最聰明的孩子。但一上小學,進了家長群,瞬間被別的孩子秒成渣。如果家長們都有這樣的感受,那么一直被夸聰明的孩子,當接觸到一幫跟他一樣“聰明”的孩子,并且可能表現的比他還優秀的時候,是否會感覺更加失落和自卑?
所以,從小贊揚孩子做得好時,就要重視不要簡單的夸贊“聰明”——因為這是孩子無法掌控的,而要夸贊努力——這是孩子可以掌控的。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自信,在孩子上學時遇到挫折后,還能夠有勇氣戰勝困難。

?孩子的性格有天性,也有后天。天性是基因帶來,無法改變,而自信是父母能夠通過性格教育、認知教育幫助孩子建立起來的。立足于國內的實際教育情況,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這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做的。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