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厭學焦慮的時候該怎么辦?家長應該怎么做?
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孩子,表現形式不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厭學的情況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
例如,有的小孩子厭學情緒比較嚴重,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出來,拒絕和大人交流;有的小孩子會對一些事情產生畏難情緒,遇到困難就逃避;還有的小孩子,他們常常表現的比較任性,不愿付出努力和精力去爭取。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種厭學的原因,其實可以從我們人類的基因上說起,因為有遺傳因素的影響,所以人的智商都是有差異的,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家長不要只盯著孩子的缺點,而是應該去發現孩子的長處,并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明白,不管他是什么樣子,父母的愛都不會拋棄他,父母的接納會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才會主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
3、過高的期望
常聽一些父母在討論孩子的學業問題時,常常會對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高標準、嚴要求,要求孩子學習成績要名列前茅,要求孩子每次考試必須考到班級的前5名,要求孩子每天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容不得半點馬虎。
但有些父母卻不是這樣,他們總是認為自己做什么對孩子都好,只要孩子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學習,一切就都好了。
但現實生活中,從來不缺優秀的父母,總是給孩子施加壓力,希望孩子能夠做得更好。
所以,他們就像是為孩子設計了一條不可能失敗的路,而孩子并不屬于父母。
一味地要求孩子取得好成績,“勝過"泯滅孩子的斗志,迫使他們遍體鱗傷,甚至自殺。
愿望能隨著父母的期望而有所改變,愿望不能沒有達成,但是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去實現。
否則的話,孩子因為背負著父母過高的期望,會導致心理壓力過大,從而形成悲觀的情緒,產生悲觀厭世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嚴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差勁了,產生對生活的厭惡和輕視。
父母應該這樣告訴孩子
1、 父母應該知道,你的努力和成就感與人生觀無關,也不是父母的工具,這都不是你的錯。
2、 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學會處理問題,從挫折中成長。
3、 父母應該從鼓勵的角度來看待孩子,從鼓勵的角度來看待孩子,要看到孩子的努力,不要把成績不好歸咎于孩子不努力、不夠好,從而忽略了孩子努力的過程,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中體驗到成功。
4、 父母應該多關心孩子,不過分溺愛孩子,不能老是順著孩子,有問題多跟孩子商量。
5、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應該是恰當的,讓孩子能接受一些,如果他表現不好,該受懲罰時他應該受到懲罰。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歡迎留言或私信。你的收藏、點贊、轉發和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我是魏老師,咱們下期再見。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