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厭學不好溝通
現在的孩子為什么這么喜歡和家長溝通,當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時,家長就會很焦慮,經常會忍不住就指責孩子,特別是孩子還在厭學之中,家長更是不放心。
厭學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不知道該如何去幫助孩子。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不要過多地去管,畢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放手,學會引導,鼓勵他們去完成學習上的挑戰,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動力,才會激發學習。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次的厭學,是因為孩子有了小情緒,我們就需要去接納孩子的小情緒,看到他們難過、失落的情緒,看到他們生氣、沮喪、委屈的情緒。
最后我們要幫孩子學會轉化情緒。
比如說,孩子考試考砸了,家長就會問,“你怎么考這么點分數,你是不是覺得這很難啊?”或者說,“你怎么又沒考好,是不是你心理壓力太大了。”或者說,“你為什么那么膽小啊?是不是你太貪玩了。”等等。
這些話我們都是為了安慰他而安慰他,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并且說出來。
當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并且愿意去傾聽他的時候,孩子心里的委屈和憤怒就會減少,同時也能夠理性思考自己的過錯。
2.引導孩子釋放情緒
如果家長能夠幫助孩子釋放情緒,孩子還是有一定的空間,而家長的幫助,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和接納,家長更有利于孩子平復情緒。
當孩子告訴家長自己是因為考試沒考好而害怕被家長批評的時候,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孩子,下次沒考好不好,沒關系,我們一起努力,下次再接再厲,好不好”,有時候家長的語氣,也可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可以問問孩子:“有什么事情會害怕的嗎?你有什么想法嗎?”
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接納和理解,同時,家長也能夠和孩子一起去探討,自己的解決辦法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
這時候家長會發現,雖然沒有口頭上的教訓斥,家長用自己的話術,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但是孩子的情緒還是比較暴躁,會把自己的話當成耳旁風。這時候,家長再去教育孩子,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了。
2、不罵孩子,“去了哪里”
教育孩子,家長都可以做到靈活運用,那么,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去了哪里”、“看見了什么”,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比如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家長會對孩子說“你不聽話,爸媽就不要你了”,但這樣的話,孩子是很難聽得進去的,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是不會聽進去家長的話的。
3、別總是責怪孩子
家長之所以會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出來,是因為他們經常會說:“不聽話,讓我很生氣”。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跟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孩子只會用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但你這樣做了,只會讓孩子感到更加恐懼和害怕。
舉個例子,小雪是一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孩子,但是她因為媽媽整天的責罵和否定,也讓她變得非常自卑。所以她的心情很差,不喜歡說話,不喜歡跟別人親近。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被剝奪了表達自我的機會”。孩子之所以會表現出這種表現,是因為他的自我價值感非常低,所以他沒有辦法去勇敢說出自己的內心的想法。
另外,孩子之所以表現出這樣的狀態,是因為他被忽視了,因為她想要得到爸爸的關注,所以才會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爸爸能夠接納認可她的情緒,那么她的委屈、憤怒、痛苦就會減少很多。所以當她通過哭泣表達出來的時候,是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和重視,因為她在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時候,也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視和關注的。
所以,孩子在哭泣時,不要指責孩子,也不要去糾正他。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即便是我們不認可他的行為,我們也會在他身邊。因為我們知道他的情緒,不會因此而有所收斂,只會加深他的傷心。而對于孩子而言,每一次哭泣,都是他們調整情緒的一種方式,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把孩子的這種方式應用在孩子身上,讓他慢慢地習慣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6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