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的孩子厭學怎么辦?專家建議父母用“野百合劑”,來幫助孩子去除厭學情緒。
羊城晚報記者 李惺 通訊員 謝詩涵 肖雪琴
疫情在家,兒童厭學情緒一度揚升,很多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開學在即,如何克服厭學情緒,讓孩子重新喜歡上學習?就此,記者采訪了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李聞天。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李聞天表示,從近年來咨詢孩子厭學的案例來看,大多數孩子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厭學心理。而根據他的觀察,有的孩子只是暫時出現了厭學情緒,休息了一個暑假,就放松下來,有的孩子則是因為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我要求比較高,一旦遇到挫折,有的孩子就會立馬萎靡不振。針對這類孩子,李教授認為,首先應從改變孩子的心態,讓他認識到生活的重要性,對學習有興趣,愿意學習,而不是追求分數和排名。其次,幫助孩子一起分析試卷,找出丟分的原因,找到改進的方法。接下來,還要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如何做出好的成績。這一連串的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孩子在學習中認識自我的過程。
3、強化目標管理,夯實孩子的信心
當孩子的厭學情緒(對學習充滿抵觸)逐漸加重時,說明孩子開始重新認識自己,自我認識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孩子怎么才能擺脫厭學的狀態,進入到下一階段呢?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認知的強化,就是用過往的成功、榮譽、成功來強化自己,這樣才能將孩子的厭學轉化為動力。
來源于百度
當孩子的厭學情緒被看到、被理解、被接納時,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讓孩子的心理水平逐步提高,恐懼感逐漸淡化。
二、孩子厭學的原因
孩子厭學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以外,其實家長、學校、社會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一,社會因素
受社會因素的影響,家長、學校、社會對孩子的評價和態度等都會影響孩子對自我評價的形成。家長和老師可以說孩子學習時經常會很緊張,而同學們也會說孩子在學校里面經常跟別人打架,社交媒體上也經常出現打架的畫面,這些都會使孩子對自己產生不同程度的懷疑,產生自卑感,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還有的孩子不愿意去學校上學,父母的責備或者是語言暴力都會讓孩子更加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從而更加抗拒上學。
第二,是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過度關注
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對于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也是家長的頭等大事,經常會聽到有些父母說:”我的孩子不愿意學習,哪哪怕他在別的方面表現得很好,可是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你看他已經學了很多年了,可是成績還是上不去。”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愿意學習,可能僅僅只是因為他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如果孩子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但是卻沒有成效,那是因為他的學習效率太低了,記憶效果并不明顯,所以才會在課堂上經常走神。但是家長并沒有發現,而且孩子的學習成績依然沒什么提高,因為他們并沒有找到方法來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所以也就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也是導致孩子成績不斷下降的原因。
3. 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太弱了
很多孩子在課堂上面暢所欲言的暢想,其實他們更多的是為了父母,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經常被打斷,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失去很多的自信心,從而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
因此,家長應該懂得幫助孩子釋放內心的壓力,當孩子進入到學習狀態時,他們就不會想著一頭扎進學習的世界里,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適當的自由,而不是把孩子完全交給學校去管控。
4. 孩子學習壓力太大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和老師教育,要考出好成績,不然就會被教育。
當孩子沒有考到自己預期的成績時,他們往往都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行,才會被打擊掉,認為自己沒用,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他們會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在他人眼中看起來都是一件很差勁的事情,覺得自己怎么都做不好,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考差了,家長該怎么做
當孩子考了高分以后,有些家長會感到很開心,因為孩子考好了,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個好孩子,其他人都是一樣的。
但其實這樣的行為反而會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打擊,讓孩子變得對自己失去信心。
首先,家長應該肯定孩子的努力
這個世界上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也沒有哪一個孩子是一樣的,孩子考了高分,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于是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下,對孩子進行了一種很高的期望,拿各種各樣的考試,來進行比較。
比如某次考試得了高分,家長看到了孩子的努力,但也不知道孩子哪方面有進步,而家長會因為孩子的成績不理想而對孩子進行過多的責罵。
還有的家長會把孩子的考試成績當做一種條件,而不是孩子努力的結果。
這種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失去了自我,這是個惡性循環,一旦孩子覺得自己表現不好,就會打擊自己的自尊心,認為自己沒有價值,自己是沒有用的,自己是沒有價值的。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