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游戲的危害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個人長時間沉迷于游戲,不僅會影響身體發育,對于大腦的發育也會造成影響。
注意力不集中,危害有多大?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布了一份關于“長期玩手機的兒童大腦”的研究報告。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網癮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三類、幫孩子建立手機網絡使用規則:讓孩子在正常上學,正常完作業,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機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機網絡,這也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這是屬于民主智慧型。
研究顯示,重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兒童,大腦皮層有過早變薄的跡象。
每天盯著屏幕超過兩小時的孩子,語言和推理考試表現較差。
玩手機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容易讓孩子變得冷漠孤獨。
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變差,會變得易怒、暴躁。
而且,如果孩子長時間接受電子產品,出現大腦“紋路”的風險增加,語言和推理考試表現得也會差。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重度使用智能手機的兒童,大腦的某些功能受損特別嚴重。
英國研究者對9—35歲的男性參與者進行了調查記錄,受試者被要求玩手機游戲。
通過記錄孩子的閱讀和寫作,可以看出,手機對于孩子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心理上的”缺失。
而手機就像“鴉片”一樣,不斷吸食著孩子的精神世界。
孩子沉溺于手機,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不愿意和同學們相處,這樣的孩子在上學以后,就會受到同學們的排擠,和老師的矛盾不斷升級。
同時手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斷下降。
而長期沉迷于手機,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愛學習,影響孩子正常的上課學習。
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應該怎么做?
建議一:制定手機使用規則,而不是完全禁止孩子碰手機
如果孩子已經對玩手機形成了強烈的渴望,強制性地制止孩子玩手機,孩子內心是會產生排斥的。
但強制性地不讓孩子玩,對于孩子來說,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反而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與孩子制定規則,應該是平等的,孩子可以通過討價還價,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同時也會讓孩子知道,原來父母并不是不喜歡自己玩手機的。
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喜歡玩手機,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事,關鍵是家長如何管控孩子。如果家長自己都管控不了,那么孩子自然也不會聽你的話,所以,家長要想辦法和孩子一起合理地玩手機,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規則,但是要注意的是,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要把手機藏起來,或者靜音,孩子看到了可以讓家長把手機借給孩子,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沒有手機的存在,家長也就沒有那么煩了。
想讓孩子不玩手機,家長要以身作則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應該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如果自己總是喜歡玩手機,那么就無法讓孩子信服,因為孩子也會學著父母,對于父母的做法也會產生模仿,所以,想要孩子少玩手機,家長也應該少玩手機。
多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有研究顯示,孩子如果每天玩手機的時間總是超過1小時,那么孩子患上抑郁癥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所以,家長一定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而不會對手機那么的依賴。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不要讓孩子總是沉迷在手機的世界里,孩子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有趣,才不會沉迷于此。
給孩子買玩具
有的家長會為了省事省事,給孩子買很多的玩具。
其實孩子會愛上玩手機并不是什么壞事,家長要多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出去走走,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不但可以增進親子關系,還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增長見識。
陪孩子一起玩耍
孩子之所以會沉迷手機,多半是因為沒有玩伴,如果家長能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玩耍,孩子就不會覺得太無聊,也不會想要玩手機了,自然就不會想要玩手機了。
所以,父母要花時間來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不僅能夠建立親子關系,而且能夠在玩耍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開發孩子的智力。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