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孩嚴厲不是壞事,但是嚴厲不是絕對權威。小孩問題涌出來,只是海水擊石,會撞出無數的浪花,如果父母能因勢利導,讓浪花回歸大海,那一刻,是多么美麗壯觀。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為了使一個小孩能夠成為明智的人,就必須培養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采取咱們的看法。”
小孩的自信心和決斷力不是生來就有的,要想讓小孩早具備這種能力,父母應早給小孩鍛煉的機會,讓小孩多經歷一些重要的事情。作為父母,應該丟掉成年人的認識架構,以小孩的眼光來理解他們的世界,并給予適當的引導,使他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學到知識。
如果父母站在成人的立場,用成人的思維方式為小孩分析問題指明方向,告訴他們如何去做,不給小孩任何鍛煉的機會,那么父母只是一個“監工”罷了。這樣的教育是很難讓小孩接受的,也會讓小孩受到極大的傷害。
有這樣一位父親,從小孩出生后,就堅持“陪著”小孩。
當小孩與小孩玩的時候,他就看著小孩怎么玩;當小孩學習的時候,他就把電視關掉,坐在小孩旁邊監督小孩學習;當小孩需要休息的時候,他就給小孩規定時間,不讓小孩過多的休息。在這位父親的努力下,小孩在班里的成績名列前茅,成為父親的驕傲。
但是,當小孩要參加中考之際,這位小孩卻失蹤了!
被找到的小孩這樣回答:“爸爸對咱的愛太沉重了,咱感覺自己總是被他監視著,一不小心就會做得不好,咱很恐懼自己考不了好成績。”
可見,這位父親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小孩的監工。他總是監督小孩的各種行為,生怕小孩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行為。而這種監視卻讓小孩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對小孩來說并不是他所需要的。明智的父母只是在小孩需要的時候陪伴小孩,在小孩忙于自己的事情時,則給予小孩充分的自由,讓小孩自己安排他的時間。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相處起來才會比較融洽。
對小孩嚴厲不是壞事,但是嚴厲不是不是絕對權威。小孩問題涌出來,只是海水擊石,會撞出無數的浪花,如果父母能因勢利導,讓浪花回歸大海,那一刻,是多么美麗壯觀。
如果父母管得太嚴厲,只能使小孩產生逆反心理,出現比較嚴重的對抗行為。出現這樣的結果是每個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因此應當及早采取措施。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