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遇見過一位十分嚴格的家長。她兒子相比同齡人更調皮,也更聰明些。認識他們娘倆的時候,小男孩兒才4歲半,在學習新事物上有著不同于同齡孩子的表現。雖然小男孩兒十分調皮搗蛋,但身為老師的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小男孩兒確實很聰明,而且有的時候相對于其他孩子來說,小男孩兒有些早熟。

可能是這個小男孩兒太過不聽話了,所以他的媽媽對他的要求十分嚴格,無論什么事情,都要求他兒子一點差錯也不許有。對于他媽媽的這個要求,我們全體老師都覺得有些過分,就嘗試和他媽媽溝通,希望對孩子不要太過嚴格了,他媽媽雖然表面答應了,但是并沒有做到,孩子在4歲半的時候就報了一堆課程。
可能是這個男孩兒相對來說算是活潑開朗一點,所以他媽媽這種嚴要求對于他來說并沒有讓他變得更內向。但是在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發現這個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心理十分扭曲,出現了一些暴力傾向。他很喜歡魚的尸體,說是看著它們腸子出來了感覺很有趣,多次要掐死其他老師的魚都被及時制止了。

對于這件事,我們幾個老師都覺得細思極恐。過于嚴厲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過于嚴厲”對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1.?怯懦自卑
對孩子事事都過于嚴厲,會讓孩子變得缺乏安全感。長此以往,孩子做什么事都會變得小心翼翼,不敢違抗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生怕自己做錯事。

2.?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現暴力傾向
總是對孩子很嚴厲,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時間越久,孩子內心積攢的怨念就會越多,嚴重者還會演變為暴力傾向。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極不好的影響。
3.?親子關系破裂
總是擺出嚴父嚴母的樣子,會讓孩子不愿意接觸父母,與父母逐漸疏遠。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也不關心自己,最終導致親子關系破裂。

家長應該怎么做?
1.?引導孩子不是壓制孩子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采取引導的方式而不是去壓制、限制孩子。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找尋合適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前進。而非是用打壓的形式來控制孩子。
2.?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越來越好,但如何表達這種期望很關鍵,最好不要用過于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表達,這樣會忽略孩子的感受。家長可以適當提出讓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來鼓勵孩子,逐步增強孩子的上進心。

3.?尊重理解孩子,多溝通
家長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孩子有被關心、愛護的感受。多與孩子進行溝通,知道孩子的內心想法,并對孩子的想法表示尊重與理解。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