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最近和婆婆鬧得有點不愉快,原來兩個人因為孩子看手機的問題發生了一點不愉快。平時閨蜜工作忙,孩子都是由婆婆帶的,婆婆年紀大,精力有限,所以常常把手機塞給孩子玩。平時活蹦亂跳的孩子,一拿到手機就很安靜,這樣婆婆就也能休息一會兒。

但是閨蜜卻很擔心,孩子每天長時間地看手機一定會對眼睛有傷害,況且孩子總是低著頭,這對骨骼發育也不利。于是閨蜜建議婆婆多帶著孩子出去玩玩。沒想到婆婆覺得這是閨蜜在指責她偷懶不好好看孩子,于是一氣之下回了老家。
這回閨蜜只得自己看孩子了,閨蜜請了一個星期的假,想好好地管管孩子看手機的問題。沒想到,孩子成了個“手機癮”小孩,拿到手機就很開心,不玩手機就哭鬧。閨蜜被孩子弄得焦頭爛額、無可奈何。

時下,手機的使用很普及,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夠從中獲取自己想關注的內容,各種手機游戲、小視頻APP更是令人應接不暇。而孩子們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網絡上關于孩子偷拿父母手機打賞主播、購物的新聞并不少見,孩子們也逐漸加入到被手機捆綁的群體之中。
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到底有哪些危害?
近來看到一篇調查研究,奧克蘭理工大學的研究員Scott Ducan調查了5000名兒童,最終結果顯示,新西蘭2歲以下兒童一天接觸電子產品的平均時間是1.5小時。并且在這些兒童身上發現了不同程度的行為滯后表現,并且在運動技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另外,在研究中,研究人員也發現,孩子接觸的時間過多還會引發進食和肥胖問題。
可見,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對身體方面造成的影響,原本人們認為的傷害視力那么簡單。這對孩子的身體發展有著非常負面的影響。

在美國有一項相關的實驗,研究人員對孩子們的大腦進行核磁共振,最終發現,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大腦中的情緒和問題處理區域是非常活躍的,而當孩子看電子產品時則沒有這種活躍度。
這也說明了,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時間過長會影響到情緒控制方面以及問題處理方面的能力發展。雖然電子產品中有對話等語言形式的展現,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沒有起到刺激語言發育的作用。
有研究人員認為,電子產品給予孩子的刺激過于強烈,以孩子的接受能力并不能完全勝任,于是孩子會變得很上癮,并且不能夠接受正常的生活節奏。

更為明顯的是,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過長會影響到他的社交能力發展,孩子不愿意和同伴交往,并且脾氣急躁,孩子更加愿意沉浸在手機的樂趣之中,孩子變得沉默寡言,社會性發展也受到負面影響。
孩子偷偷使用電子產品被發現,家長應該怎么做?
同事對孩子玩手機的事情非常的反感,于是在孩子班上的同學幾乎都有手機時,同事給孩子買的是兒童手表。孩子每天只有在完成作業以后才可以玩15分鐘的手機。同事覺得完全不讓孩子玩也不可能,15分鐘就當作是對孩子的安慰吧。
但是令同事沒想到的是,孩子居然偷偷玩手機。同事一般會在臥室里辦公,而手機經常放在客廳里充電,為了減少手機對孩子的影響,同事在家的時候通常不碰手機。沒想到孩子每天趁著媽媽睡著了,就把手機偷偷地拿到自己的房間玩。

有一次孩子玩著玩著睡著了,這才被同事發現。同事生氣極了,但是也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于是同事決定改變對孩子施行的手機政策。
同事決定每天讓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增加到半個小時,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自己會陪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探討相關的內容。
家長們發現孩子偷玩手機后,簡單粗暴地進行干預并非是合適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地好奇。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玩手機的時間,同時,讓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進行,這樣不僅有助于親子間互動,也可以引導孩子多交流表達,另外,父母也可以孩子接受的內容把把關。
如何控制孩子的電子產品時間?
1、規定好時間上限
父母們規定好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最大時間,一旦確定好就不要輕易地改變,否則這只會造成孩子的不斷試探和父母的不斷妥協。當孩子表示“想在玩一會兒”時,這就很可能不是一會兒,而是不斷地進行延遲。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玩得時間有些久時,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說帶著孩子出去玩一會兒,當孩子表示拒絕時,家長可以采用孩子平時比較喜歡的物品來吸引孩子,比如說孩子喜歡的游戲內容,或者是孩子想吃的食物等等。

3、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
當孩子和父母興高采烈的玩鬧時,孩子是不會想起來玩手機的,所以當孩子沉迷于手機的世界時,家長應該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夠,和孩子認真地玩一場游戲,家長們會發現令孩子感到快樂的不僅僅有手機,還有孩子們最愛的父母。
當孩子捧著手機安安靜靜的時候,家長們不要覺得這樣育兒很輕松,事實上這是父母把孩子越推越遠。孩子不再愿意表達,也不再愿意溝通,孩子失去與父母的連接,對于電子產品越發的依賴,這對于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都是極其負面的。育兒是一個辛苦又甜蜜的過程,希望父母們不要輕易的錯失。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