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相信不少家長都是持這種觀點。
可現實卻往往不如人意:不少小寶寶玩手機“6得飛起”,可比大多數老人熟練得多了。
BBC的記錄片《北鼻異想世界》里,這個只有19月齡的小朋友,最大的興趣就是玩媽媽的手機↓↓↓

紀錄片還公布了一個科學家針對英國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調查,結果并不如人意:75%的孩子每天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這部紀錄片里,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系列的測試,揭示了電子產品對嬰幼兒影響的最新研究,令我們大吃一驚的是:
通過一系列的標準化評估,最終測試顯示,使用觸摸屏的寶寶,在同齡人中有更好的精細運動技巧。
紀錄片中,認知心理學家蒂姆·史密斯博士解釋,這是一項前沿性的新研究,科學家們的確在其中發現了差異,即孩子在真實世界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中學習的相互轉化,是存在的。

右為蒂姆·史密斯博士
這樣看來,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長,那么,對于我們家長來說,到底該怎么做,到底能不能讓孩子玩手機呢?
帶著這個問題,小編特意咨詢了崔醫生,來聽聽崔醫生的建議吧!

崔玉濤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院長崔玉濤兒童健康管理中心首席健康官
電子產品在當今社會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人們的工作、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輔助。
家長用得頻繁,孩子接觸這些電子產品的機會就多。也正因如此,很多家長都有孩子到底能不能使用電子產品的疑惑。
家長對此有疑問,主要是考慮到電子產品可能帶來的問題——
1 對眼睛的影響
- 影響視力
孩子視力比較弱,新生兒的視力大約是0.01;1歲左右,視力大概是0.3;4~5歲的時候,視力能達到0.6左右;直到8~10歲左右,孩子的視力才能和成人的視力水平接近。
因此,給孩子過早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特別是屏幕小的手機等,容易造成孩子的視覺疲勞。

另外,無論怎樣的視頻,畫面都是在不斷移動變化的,孩子的眼肌也也因此一直處在緊張狀態,需要跟上畫面的移動速度。
而總給孩子看這種視頻,孩子的眼睛就會一直處在疲勞的狀態下。
這些情況,都非常容易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
- 分辨力不足
對孩子來說,當太多、太小的東西擠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難分辨出來。
這種分辨,包括事物的形狀、顏色等。
因此,使用手機之類屏幕過小的電子產品,會影響孩子分辨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等的發展。
2 對孩子心理發展有影響
電子產品給孩子的心理發展帶來的最大問題是:缺乏互動。
孩子看電視、看手機都屬于被動地接受信息,視頻里的卡通人物等,跟孩子沒有互動,只是單方面的“表演”或輸出。
而孩子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就是,在和人的互動過程中,通過語言交流、觀察等來學習新東西。

電子產品的上述這些弊端是顯而易見的,那么,家長是不是應該完全杜絕電子產品,堅決反對孩子玩手機、pad,看電視呢?
答案是否定的。
單純的回避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的觀點是:一味單純地禁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是不現實的,而且,不同的使用方式,產生的影響也有差異,不能一概而論。
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無處不在,想完全禁止,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 首先,不少手機APP,只要使用得當,可以幫助孩子進行啟蒙教育。比如觀看動畫片學習英語、收聽國學經典等,給孩子“磨耳朵”幾乎躲不開電子產品。
- 其次,孩子也需要社交,需要和小伙伴們有共同話題。如果孩子完全不知道手機是什么,能夠做什么,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可能會有影響。比如當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在談論《小豬佩奇》時,沒有看過的孩子顯然是插不上話的。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也有一定影響。
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的生活是不可能絕對杜絕手機等電子產品的。

所以,比起禁止電子產品,家長更需要在了解電子產品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問題的基礎之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控制和引導,讓孩子能夠用相對健康的方式去使用電子產品。
控制時間
- 首先,原則上建議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急著接觸電子產品;
- 其次,2歲以后的孩子,如果使用電子產品,建議盡量選擇屏幕大的產品,比如電視和pad比起來,盡量選擇電視。
- 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應該控制在20~30分鐘;而且孩子距離電視,至少應該達到電視屏幕斜對角距的5倍。
- 第三,盡量保證保證孩子每天2小時的室外活動及光照時間,這對孩子的視力有很大幫助。
嚴選內容

有關孩子可以看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 一方面現在很多動畫片、視頻的內容參差不齊,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而且暫時還不能分辨是非,因此,這方面需要家長做好把關。
- 另一方面,很多動畫片或游戲,為了追求效果,往往畫面顏色飽和度過高,換屏過快,甚至故意出現晃動、閃爍等特技,很容易讓孩子用眼疲勞。
這一點,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方法,來判斷電子產品的屏幕是不是適合給孩子看:
使用孩子產品時,家長先用手機對著該電子產品的屏幕錄一段視頻,然后在拍攝或回放的過程中,觀察通過手機看到的畫面。
如果畫面有“閃”、“跳”的情況,有時還可能有橫杠,那就最好不要給孩子看;
如果畫面清晰、穩定,就可以考慮適當給孩子使用了。
總之,比起機械地畫一條年齡限,超過年齡就任由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我們更建議家長掌握好電子產品的正確使用方式,讓電子產品回歸到“工具”的本質。
事實上,目前科學家們對電子設備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是壞處多還是好處多,并沒有更確切、更深入的了解。
這是因為手機、pad等電子產品開始進入家庭也沒多長時間,相對來說,科學家們對關于電子設備對孩子的影響的研究是“落后”的,當然,這一點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努力跟上。
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畢竟,孩子未來的發展,除了知識,還有見識,和格局。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