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2019中文在线观看,亚洲区中文字幕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對教育與游戲行業有什么影響?

2022年3月1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條例征求意見稿》共七章,六十七條,主要從網絡素養培育、網絡信息內容規范、個人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方面,對教育機構、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個人信息處理者、智能終端產品制造者和銷售者等主體保護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做出了規定。可以預見,《條例征求意見稿》正式通過實施后,將掀起新一輪互聯網嚴監管,本文將從理論和實務操作層面,針對《條例征求意見稿》發布后對教育行業、網絡游戲(以下簡稱“網游”)行業帶來的影響,與大家分享我們的見解,以期有所助益。

一、為教育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條例征求意見稿》對于學校提供互聯網上網服務設施、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或采取其他安全保護技術措施提出了要求,并鼓勵和支持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上網保護軟件、智能終端產品和青少年模式、未成年人專區等網絡技術、產品、服務的研發、生產和使用。(《條例征求意見稿》第十五條、第十八條)。其實近年來,教育信息化建設已逐步從硬件搭建向建設高質量內容方向發展,形成校內外結合、線上線下打通的格局。

2011年6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征求意見稿)》提出,“各級政府在教育經費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經費”;2012年以來,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政策集中出臺,隨后在多省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教育部印發多個通知,旨在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實現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2018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計劃到2022年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推動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要求各地切實落實國家關于財政教育經費可用于購買信息化資源和服務的政策。2021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要求加大教育管理信息化投入,保障經費投入。

我們認為,《條例征求意見稿》如能通過,將會在教育行業帶動信息化經費投入,進而驅動行業增長。這樣一來教育科技公司可積極響應市場需求,投入研發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和要求的教育信息化軟件產品,為中小學提供綠色數字校園建設方案等,率先搶占市場份額。

但是,挑戰總是與機遇并存。無論是政府為學校配備網絡專業人員,學校采購、配置軟件,還是教育科技公司研發、向學校銷售軟件,均受到法律的規制,存在諸多實踐中易被忽略的合規風險,我們在此簡要分析其中要點:

(一) 采購合規

《條例征求意見稿》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通過為中小學校配備具備相應專業能力的指導教師或者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網絡素養教育課程(《條例征求意見稿》第十四條)。如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會受到《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政府采購需求管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意見》等法律法規的規制。

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一般屬于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是政府采購的適格主體。公辦學校利用政府財政撥款,如果是采購集中采購目錄或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和服務,應適用《政府采購法》規定的采購方式、采購程序等(必須進行招投標的項目除外)。

相較于公辦學校,民辦學校資金來源于非國家財政經費,其采購行為不適用上述規制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但民辦學校包括營利性學校和非營利性學校,在交易方的選擇、采購流程等方面受到不同要求的合規監管。簡單的來說,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會需遵循更嚴格的采購合規要求,一般建議比照公辦學校進行公開采購;而營利性學校則可以由學校視自身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公開采購還是協商采購,但是法律法規對此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二) 關聯交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十九條,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必須是非營利性學校,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舉辦者不得取得辦學收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不得與利益關聯方進行交易。其他民辦學校與利益關聯方進行交易的,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允的原則,合理定價、規范決策……”。所以如果教育集團公司既有舉辦義務制學校,又有提供教育服務尤其是教育信息化服務的,那么為規范集團公司運營,應盡快剝離集團旗下教育服務公司與學校之間的關聯關系,包括解除可能產生“控制和影響”關系的相關VIE協議和調整人事關系等等。集團旗下實施非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即使保留關聯交易,也應重新梳理該等關聯交易是否遵循公開、公平、公允原則,是否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

(三) 知識產權

教育科技公司研發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件,這是教育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那么需要保護的對象不僅涉及常見的商標(保護起到識別和區分產品或服務來源的標志等)和專利(保護軟件的技術手段、處理信息的流程與方式),還需要保護軟件著作權(保護具有獨創性的文字、圖形、音樂等)和商業秘密(保護企業不宜公開的核心技術等)。所以教育科技公司在開拓市場,在為學校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更應注重自身知識產權的整體保護,而非傳統的單一保護,不僅包括簽署知識產權許可協議、保密協議等,明確具體的許可內容和授權范圍,還需要完善內部管理控制體系,針對軟件自身的特點,尋求專業團隊的意見,以制定綜合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二、對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提出更高要求

(一) 《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重點

《條例征求意見稿》第三十四到第三十八條、第四十到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規定了個人信息處理者處理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原則和義務。之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2020)》、《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于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等構建起了個人信息與數據安全保護法律體系。在此基礎上,《條例征求意見稿》對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做了更為全面的保護,例如: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不得因未成年人或監護人不同意其處理非必要個人信息或撤回同意,而拒絕未成年人使用基本功能服務;原則上不得向他人提供其處理的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確有必要提供的,應進行“事前評估并取得單獨同意”;“每年”對其處理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情況進行合規審計等(《條例征求意見稿》第三十六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

(二) 合規建議

學校、線上教育機構等在運營過程中都會涉及到對個人信息和數據的收集、存儲和使用。實踐中我們也經常被詢問要如何做好個人信息合規工作以及違規的后果。囿于篇幅,我們結合上述規定及項目經驗,簡要總結學校在收集、存儲、使用未成年人個人信息時,可以關注的要點:

  • 按照正當必要原則謹慎收集個人信息,取得知情同意;
  • 全面梳理個人信息后進行分類管理方式;
  • 嚴格限定處理敏感個人信息的合理范圍;
  • 履行更加充分的告知義務;
  • 采取更加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
  • 應做好證據留痕以應對“過錯推定”歸責原則。

三、對網游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提出更嚴格要求

(一) 《條例征求意見稿》相較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的變革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雛形可追溯至2016年9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曾于2017年1月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以下簡稱“《條例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自《條例送審稿》發布至今,網游行業的監管發生了重大變革,特別地,2019年文化主管部門從網游的監管舞臺退場,同年,網游防沉迷制度邁入“強監管”時代;2020年,《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次修訂,在法律層面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作出明確規定;2021年8月,“史上最嚴”網游防沉迷政策——《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國新出發〔2021〕14號)》出臺,未成年人的游戲時段被限制在周五、周六、周日的20時至21時。

在此強監管背景下,《條例征求意見稿》應運而生。就網游的監管方面,相較于《條例送審稿》,其主要修訂如下:

  • 新增不得在在線教育網絡產品和服務插入網絡游戲鏈接的要求;
  • 順應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的監管背景,設專章對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保護作出更為細致的規定;
  • 針對未成年人非理性充值的常見現象,提出網游服務提供者應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網絡產品和服務中的單次消費數額和單日累計消費數額,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
  • 新增抵制流量至上,整治“粉圈”不良風氣的相關規定。

(二) 未成年人防沉迷

就未成年人沉迷網游防治,《條例征求意見稿》未對未成年人的游戲時段和時長作進一步限制,仍適用2021年8月出臺的《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國新出發〔2021〕14號)》的規定。

(三) 對網游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新要求

對于網游行業,除“老朋友”防沉迷、實名制系統和適齡提示制度外,《條例征求意見稿》更多地著眼于網游產品和服務提供者自身的制度和游戲規則、社會監督體系的建設,并為此提出了如下新要求:

1、網游平臺:

《條例征求意見稿》強化了未成年人用戶量巨大、在未成年人群里具有顯著影響力的重要互聯網平臺服務提供者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中的責任,并設置如下專門義務:

但《條例征求意見稿》并未對“重要”、“用戶量巨大”、“顯著影響力”作出明確規定,有待后續進一步明晰。

2、其他網游服務提供者:

對于網游平臺以外的網游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建議重點關注如下新要求:

(四) “行業禁入”新規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行業禁入”制度首次被引入了網游行業。《條例征求意見稿》規定,違反《條例征求意見稿》規定,受到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處罰的,5年內不得重新申請相關許可,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5年內不得從事同類網絡產品和服務業務。

(五)相關建議

我們結合上述規定及項目經驗,簡要總結網游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在面對未成年人用戶時,可以關注的要點:

1. 游戲研發

  •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通過評估游戲產品的類型、內容與功能等要素,對游戲產品進行分類,明確游戲產品所適合的未成年人用戶年齡階段;
  • 結合上述產品分類設置相匹配適齡提示標志,并在用戶下載、注冊、登錄網絡游戲的界面等位置,用顯著的方式(例如彈窗提示、加粗加大)標記適齡提示標志;
  • 注意設置與防沉迷相關的接口和功能,包括:
  • (1) 可接入國家新聞出版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
  • (2) 監控游戲時段和時長以及強制下線的功能;
  • (3) 家長監護、認證系統;
  • (4) 可有效識別充值實際玩家、消費的用戶的真實身份的功能,例如人臉識別、家長提供驗證碼等方式。

2. 游戲運營及營銷

  • 及時調整原來的網游營銷分發途徑,避免在線教育產品中插入游戲鏈接;
  • 網游論壇運營方應避免組織應援集資、投票打榜、刷量控評活動。

3. 順暢監督渠道,及時應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行為

  • 在官網、游戲分發渠道中通過顯著方式公布侵犯未成年人權益行為的投訴、舉報途徑和方法;
  • 定期向社會公布防沉迷工作情況;
  • 網游平臺應設置青少年專區,并定期開展未成年人影響保護評估工作,同時留存相應的工作底稿;
  • 網游平臺應按要求發布未成年人保護社會責任報告,并開通接受社會監督的渠道,例如開放評論區、提供郵箱、電話等意見反饋渠道;
  • 及時處理收到的投訴、舉報和其他監督意見,及時停止為存在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的主體提供服務,包括但不限于下架相關游戲、刪除/屏蔽/斷開鏈接、限制賬號功能、關閉賬號等必要措施。

時隔五年多之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再次公開征求意見,將原來的六大章三十六條擴容到七大章六十七條,結合了最新的形勢和技術要求,對未成年人學習和生活中主要涉及的兩大行業教育和網游勢必帶來極大的影響。君合將密切關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稿的出臺,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進一步走向,為廣大的教育行業和網游行業的投資人、運營管理從業人員及時提供切實有效的合規建議和法律服務。孩子的未來,我們一起守護!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072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0日 下午11:07
下一篇 2022年4月20日 下午11:1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口县| 敦煌市| 昔阳县| 高要市| 泾源县| 平顶山市| 斗六市| 邳州市| 河津市| 旬邑县| 松溪县| 长春市| 绥江县| 鄄城县| 寻甸| 四平市| 老河口市| 武川县| 吉木乃县| 东台市| 子洲县| 长治县| 弥渡县| 边坝县| 勃利县| 巴彦县| 景东| 定陶县| 泾阳县| 磐安县| 洪湖市| 土默特左旗| 仙居县| 高阳县| 蒙山县| 修水县| 靖州| 永寿县| 义乌市| 咸宁市|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