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癮,讓人想到煙酒黃賭毒,以及被譽為電子yapian的網絡游戲。有君子會說:哼,不正經、無聊之輩才沾惹這些。
真的如此嗎?現實常是三道九流皇帝乞丐都會上癮。
小癮者吃抽嫖毒,大癮者貪名逐利。
人,無不有癮。
小許說,上癮,是為了追求意義。
人人皆向善向好,都追求著意義和價值。而實現價值不僅是追求,更是生存的必需。而對一些人來說,現實中是很難得到價值與意義的。
比如說學業或事業壓力太大的人,在挫敗和焦慮中,他會渴望快速得到認可和意義。而上癮的事物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快速提供多巴胺,讓人滿足。
這樣的現實才是du品,而那些上癮事物只是讓自己喘口氣。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生活并不過于壓抑和緊張,如果一個人過得滿足而有意義,那么他對多巴胺就沒有那么迫切的需要,上癮的可能也就直線下降。
有個實驗好像是叫囚禁的老鼠。單獨關起來的老鼠,因為寂寞很容易對海洛因上癮,而群居自在衣食無憂的老鼠們則不會!
所以,拿走上癮的事物(比如掐網線刪游戲),就跟抱薪救火一樣,毫無用處。真正想挽救生活,就要改變環境和自身,從現實中有序節制而源源不斷地獲得多巴胺。
既然上癮的事物同樣能滿足自己,同樣能提供多巴胺,為什么我們不提倡用它們呢?
因為,上癮并不能真實而徹底地滿足我們的需求。
上癮的事物只能提供短暫、淺薄甚至虛幻的滿足。隨著時間發展,這些事物能提供的作用越來越少越來越短,而我們從中獲得多巴胺的成本越來越高,甚至因為喪失自律、喪失從生活中獲得價值和意義的能力,越來越依賴上癮事物,惡心循壞從而毀掉自己的生活。
真正想挽救生活,就要改變環境和自身,從現實中有序節制而源源不斷地獲得多巴胺。
獲得多巴胺,如同理財。人平時壓抑緊張,缺乏多巴胺,就是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一旦斷裂,就會尋求高息貸款(上癮事物),不斷貸款讓資金鏈進一步鍛煉,人越來越依賴貸款來獲得資金(多巴胺),債務越滾越大,這就是上癮。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規劃好理財,把短期中期和長期投資結合好,就不會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而且利益最大化。可以主動去尋求投資機會,主動去尋找獲得多巴胺的方法,比如運動,社交,影視劇,從學習工作中找到興趣。
人人皆向善向好,都追求著意義和價值。只要你給他們合適的資源和寬松環境,他們就能充分展現自己的創造力,就能對學習工作上癮!
上癮的事物,其實本身并不壞。鴉片海洛因之類的所謂du品都是重要藥物,酒精更是詩人的摯友。我們的敵人其實并不是這些事物,它們都能為我們所善用。
真正需要解決的,是壓抑匱乏的現實,是不合理的規則,是無處安息的魂靈,是迷茫的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