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4 17:46
中國的電競行業在這兩年進入發展快車道,成為全球賽事營收最高、核心觀眾最多的市場。2016年教育部宣布在高校設立“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2020年電子競技正式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電競行業迅速從“不務正業”變為了“專業學科”和為國爭光的體育項目。
這些消息令熱愛游戲的學生們感到興奮,愛好和理想從此有了接口,但與此同時,家長們卻還沒有準備好。
為了幫助家長勸導游戲少年回歸課堂,“電競勸退”的業務火了起來。
暑假來臨,14歲的小奇懷揣著成為一名電競選手的夢想,參加了一所位于上海浦東的電競培訓學校暑期班。如果表現足夠突出,他將獲得學校的推薦,前往電競俱樂部試訓,否則,暑期班的老師、教練將努力對小奇實施勸退,令他主動產生放棄“職業電競夢”,回歸學業的想法。
沉迷王者:“別人家的孩子”到了“叛逆期”
“歡迎來到王者榮耀,敵軍還有五秒到達戰場。”
游戲里機械的女聲響起,小奇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的手機屏幕,雙手快速操作。游戲的背景音,擊殺的提示聲,小奇的叫喊聲,隊友的“呼救”聲,各種聲音交雜在一起,訓練室內吵鬧不已。
屏幕里的人物正在酣戰,屏幕外,小奇也面臨著一場焦灼的拉鋸戰。
即將升入初三的小奇曾經也是父母眼中“很值得驕傲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練習架子鼓、10米氣步槍,還參加過不少數學競賽,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小奇一家的生活。父母忙于裝修新房,學校開展空中課堂,老師也無法時時督促,這讓正在念初一的小奇有了長時間接觸王者榮耀的機會。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估計六七個小時。”拿著姐姐的賬號,小奇會在上網課期間偷偷玩游戲,大量時間的投入,換來了游戲上的進步,3個月,小奇的游戲段位到達了榮耀王者65星,這讓他獲得了不少來自表兄弟和同學的夸贊,一時間成就感滿滿。
“王者榮耀是我自己內心喜歡的,我想做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小奇的認知里,學習和發展體育、音樂的特長,目的都只是讓父母高興、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在一局局的勝利中,小奇發現自己的思維、判斷和操作能力和電競職業選手很接近,于是產生了要做一名職業電競選手的想法。
先退學練習兩年,等到年滿16周歲便可以前往各大俱樂部參加試訓,一路發展成為KPL的頂尖選手。如若不濟,也可以做一名游戲主播或者教練,最次當游戲代打也可以養活自己。這是小奇對于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
面對小奇的未來設想,小奇的父母最初是抱著開放平和的心態來應對的,“打游戲也行,但是你不要沉浸在里面”,甚至托人尋找正規的電競戰隊讓兒子來體驗。
但逐漸,小奇的父母發現,事情已經脫離了控制,“就算打電競也要想想25歲以后你能干嘛呢,對吧?就算學編程、學游戲設計,也是要文化的,一個初中畢業生能干嘛呢?”看心理醫生、舉例子講道理、爭吵,這些都無法動搖小奇打電競的決心。
2021年4月,小奇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干脆從學校休學,每天玩游戲的時間超過10小時,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卻又不敢狠管,生怕他做出極端的行為。
通過檢索,小奇找到了一家位于浦東的電競培訓學校,希望在那里獲得前往俱樂部試訓的機會。一句“死也要死在電競學校”的狠話讓這場拉鋸以小奇父母的妥協暫時告一段落。
訓練對決:“全校第一”輸給“職業選手”
7月份,小奇如愿進入了暑期電競訓練營,父母為他支付了每月一萬多元的費用。令小奇媽媽滿意的是,訓練營強制學員們作息規律,晚上11點必須上交手機,早上10點再發放,兒子好歹不會再熬夜傷身體了。學校若再能勸退小奇的電競夢,將是喜上加喜。
就這樣,訓練營的教練開始了對小奇的全方位觀察。
日常的訓練賽中,小奇很快暴露了自己的短版。贏了,就喜形于色,得意洋洋。輸了,小奇就變得暴躁,習慣性地把鍋甩給別人。
“老夫子又死了。誒呀,我X”,小奇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訓練賽還未結束,就當著教練和同學的面摔手機。
作為一款多人在線競技游戲,王者榮耀除了要求操作手法,更看重團隊的合作意識和比賽心態。對于那些訓練營里輸不起的孩子,教練就要讓他們輸得更多。
七月末,教練組織暑期班的孩子們與上海市電子競技集訓隊打了一場友誼賽,以驗收一個月的訓練成果。集訓隊的成員尚未進入KPL大名單,只能參加一些次級聯賽,實力不算太強。但是在賽場上,相比于集訓隊的默契無間,暑期班的孩子們選人出錯、操作不準、沒有預判、缺少溝通,絲毫沒有還手之力。
選了“關羽”,卻被對手用“云櫻”和“姜子牙”克住、想要發大招,身體的方向卻因為失誤轉反了、想要救隊友卻陷入了1對4的尷尬,反被圍毆……連輸三場,小奇的心態崩了。
從賽場回到教室的途中,小奇一直責怪隊友在場上沒有配合自己,就是不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與隊友一言不合,小奇又狠狠地將手機摔在了地上。
一味地逞能要強,不肯面對自身缺陷是小奇的致命弱點。要成為職業選手,反應速度和操作僅僅是最基本的,頂尖玩家之間較量的往往是性格和心態。知道小奇不服氣,教練邀請了上海電競集訓隊的選手栩笙,和小奇來了一次1v1的單挑。
酣戰了近兩小時,13局,小奇9輸4勝。
賽后,栩笙評價小奇:“他太急了,1v1比的是細節。”
這一次,小奇沒有再為自己的輸尋找理由。
此外,讓孩子們意識到游戲不僅僅是好玩,背后還有枯燥,也被融入到了電競勸退學校的勸退招數之中。
在“勸退班”,陳運最擅長的游戲角色只有“上官婉兒”和“干將莫邪”,訓練賽時很容易被針對,這與職業選手所要求的熟練掌握40個以上的英雄角色也相差甚遠。
對此,教練要求陳運一整個上午,只能反復練習“不知火舞”這一個角色。人機對戰,缺乏趣味。趁教練不注意,陳運開起了小差。陳運坦白,自己每天訓練的時間不過三四個小時,剩余的時間都在刷抖音、淘寶。
對于職業選手來說,每天10個小時,反復訓練某些特定的操作,是必須要忍受的。枯燥和失敗,消磨著訓練營里孩子們的熱情和意志。
“就是最近特別容易頭痛,身體不好。”長期枯燥的訓練讓陳運有些頭痛,打起了退堂鼓。
不過,就算孩子們放棄了做選手的夢想,他們真的就可以回歸校園,變回家長們想要的那種“好孩子”嗎?在電競勸退培訓機構,幾乎每個孩子背后都有一場“家庭倫理大戲”。事實上,被“勸退”的孩子并不會立刻重新愛上學習。如果想讓孩子真正回歸校園,家長還應在源頭上尋找答案,陪伴孩子找到不想上學的原因并一起解決問題。
電競訓練的教室里,孩子們的狀態依然形形色色。對于這些熱愛電競的少年來說,這注定是一個難忘的夏天。電競產業如何合理規劃發展,才能在做大做強的同時產生積極的社會效能,這條路任重道遠。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