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濕法煉銅的方法: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
1. “信州鉛山有苦泉”
“苦泉”含有硫酸銅溶液。顏色是淡藍色,有毒。
圖1 三種濃度不同的硫酸銅溶液
對于有顏色的溶液,溶液的濃度不同,顏色也不同。溶液濃度(或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顏色越深。
2. “熬之則成膽礬”是蒸發結晶的過程。膽礬是五水硫酸銅 晶體(CuSO4·5H2O)
圖2 蒸發方法
3.“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
這是古代記載濕法煉銅的方法“曾青得鐵則化為銅”。鐵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
化學方程式:Fe CuSO4 == FeSO4 Cu
是九年級化學四大基本反應中的置換反應。
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特點:單化單化。A BC → B AC。
4.硫酸銅應用:
農業上用石灰乳與硫酸銅等配制成具有殺菌作用的波爾多液作為農藥使用。
化學方程式:Ca(OH)2 CuSO4 == CaSO4 Cu(OH)2↓
注:1.圖1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下冊課本第42頁。
2.圖2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化學下冊課本第88頁。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15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