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沉迷于“網絡世界”?
相比較真實的生活中,網絡有更多更大的信息量,慢慢的聊天軟件、電影、游戲等等開始占據我們的網絡生活。
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給孩子們帶來了新鮮感和快樂,也在一些游戲中有挑戰自我的感覺,游戲贏了的時候有成就感,這都是現實生活中他們沒體驗過的。
但慢慢的身邊的人們開始變成低頭族,孩子們在網吧沒日沒夜的打游戲,甚至在網絡結交“損友”走偏路。
這種種的表現先歸結于孩子尚未成熟的分辨力,更主要的是孩子缺失的“自控力”
“我想做”與“我不能做”
凱利·麥格尼格爾曾在《自控力》這本書中寫到: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徑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為何失控。
不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沉迷于一件事的心理是:我想這樣做。
但是自控力強的人會告訴自己——我不能這樣做。
而未經思考就可以拒絕的事情,是心底里的聲音——我不想這樣做。
孩子最開始接觸網絡可能只是因為好奇,但打開這扇大門之后,便被里面的“景色”吸引、誘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當他們沉浸在網絡歷史滿腦子都是“我想這樣做”的聲音,并沒有想做這樣做會帶來什么后果,只享受當下的快樂。
孩子沉迷網絡,培養自控力才能“根治”
其實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有沉迷的時候。
曾經有軟件公司做過統計:手機用戶平均每天要解鎖65.8次,累計看屏幕的時間達到了4小時。
沉迷于一件事是由內心的向往,如果我們只讓孩子把眼前的網絡戒掉,但不去培養他的“自控力”,那在將來他很有可能就會沉迷于其他事情。
“根治”網癮的有效方式就是控制住“我想這樣做”,了解什么時候“我不能這樣做”,
1)改掉壞習慣邁出第一步
經常玩游戲的孩子,會慢慢變得沒耐心脾氣暴躁,他們沒有心思學習運動,只要有時間就會坐在電腦前或者是抱著手機。
幫助孩子培養“自控力”的第一步是改掉他下意識的“我想這樣做”。
當他有閑余時間,我們可以讓他幫忙做一些事情,讓“網癮”遲一些到達。
2)慢慢縮減時間
培養自控力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可以先從時間長短這方面入手。例如你的孩子曾經在家中玩一整天游戲不出門,那我們可以跟他商量規定時間。
比如先減少2個小時,再到玩半天、再到只玩一兩個小時這樣,讓孩子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慢慢的讓他學會把玩游戲的時間控制在一定的時間內。
3)控制但不禁止
其實網絡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不能讓孩子完全脫離網絡,告訴孩子想玩游戲時完全可以跟家長說。
但是要讓孩子只把游戲當做消遣,閑來無事玩一玩也無傷大雅,如果讓他完全不觸碰,孩子很有可能偷偷的在家長看不到的地方繼續“沉迷”。
美好不只存在于網絡中,用心觀察生活
培養自控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文章開頭說到的,家長為了讓孩戒掉網癮不惜將他們送到別人手中,結果孩子飽受虐待,出來后無人看管可能會更嚴重的“反彈”。
這個世界上能讓人們“沉迷”事情有很多,能讓孩子不再沉迷最有效的方式是“禁得住誘惑”。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