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中,我們的父母從孩子還沒出生開始,就進行著一系列的教育,很多老公和婆婆對媽媽的關懷,直白一點,有些不是為了妻子和媳婦,就是為了肚子里的孩子。為了孩子聰明,就讓媳婦吃核桃,為了孩子長得壯,就拼命煲各種各樣的湯,認為媽媽的營養基本都會到孩子身上。等到孩子出生后,家里人自然地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同樣需要照顧的媽媽。甚至媽媽自己也是這樣想的,只要孩子聰明健康,什么苦什么累什么痛都能承受。
等到孩子到了1歲多,就開始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教育了。最開始是希望健康,后來是希望身高能夠超過別人家的孩子,最后還要比胖瘦,胖了就是健康的,當然,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比較對象,就是智力。沒有一個父母愿意承認自己的孩子笨,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很聰明的。等到上了小學,初中,高中,以前模糊的比較現在有了結果,笨就是笨,聰明就是聰明,全部靠成績排名來說話了。所以,家長們千方百計地想要知道,怎么樣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其實,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成績好的孩子自身都有哪些個特點呢?
一:睡眠充足。
人類的大腦在20多歲后開始走向衰落,在此之前,都是大腦不斷成長的階段,充足和良好的睡眠能夠幫助孩子的大腦得到充分的動力。很多家長們自己晚睡,慢慢的,也讓孩子養成了晚睡晚起的習慣。并不是說睡夠了就好了,夜晚睡眠質量之所以高,是因為白天有很多次聲波,晚上的次聲波要少很多,而且夜晚孩子自身能夠分泌刺激身體生長的激素。成績好的那些學生,并不是用時間的長短來讓成績提高的,有效率的學習比熬夜學習更加有效果。在早睡的這個問題上,最難堅持的其實是家長,而不是孩子。家長中如果有一個人早早的去跟孩子做睡前故事,那么,孩子早睡的習慣就能養成。
二:經常鍛煉。
在孩子學習一些系統的知識前,大腦的鍛煉主要來自平常的語言交流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但能夠讓大腦反應靈敏,而且手,身體,眼睛,耳朵,觸覺的統一協調,能夠充分的刺激到大腦的各個部位。尤其是手指的和視覺追蹤。可以經常練習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因為球類運動地特點是需要手眼協調。尤其是乒乓球,預判,視覺追蹤,手眼協調都能鍛煉到。
三:經常提問
在小學成績好的同學,往往提出的問題都是家長們需要注意的,因為可能需要一些物理化學天文等等的知識去做解釋。例如:為何紅綠燈的紅燈表示停止,綠燈表示前進,而不是反著來的。如果父母不清楚,就要趕緊去查資料告訴他們。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慢慢讓他們失去提問的興趣。紅燈停止,是以為紅色的光能夠穿透云霧,讓更遠的人也能夠看到。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小汽車的尾燈也是紅燈的原因。當孩子知道答案后,自己就會主動做一些類比了。
四:坐得住。
問一問很多成績不好的同學,為什么上課不認真聽講呢?其實并不是他們不想聽,而是坐不住。坐不住是因為大腦皮層活躍,讓肌肉無法松弛,所以,不斷的調整坐姿,表現出來就是扭來扭去。他們這種表現是在尋找讓自己舒適的坐姿,可是,每一次的改變,都會讓自己在老師那里的注意力被拉回來。成績好的同學,往往能專心的坐很久時間,身體動作也不會發生改變。那么,如何去糾正孩子的這個問題呢,還是回到我們的體育鍛煉上,這個時候,就要從事一些諸如跑步和踢球的運動了。
所以,充足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對孩子提問能夠立馬回答,坐得住這四點,是讓孩子能夠提高成績的基礎,離開了他們,單純依靠學習本身,會收效甚微。
我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希望我的建議能夠讓你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有所體悟。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