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完全不讓孩子碰手機可能嗎?

讀者來信
Q:14歲的兒子沉迷于手機游戲,因為手機我們發生了很多沖突。他爸一直堅持不能讓他碰手機,但每次都被我破壞了。因為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因為手機去跳樓的新聞,我很害怕太武斷了會傷到孩子。我真是無能,該怎么辦呢?
A:?手機作為現代生活中重要的工具,會越來越先進和便捷,只會讓我們更加離不開。對于孩子而言,更無法與手機徹底絕緣。因為可能有些作業需要在手機上完成,同學間的交際需要在朋友圈完成,一些放松需要通過手機游戲來實現。所以,爸爸堅持不能讓孩子碰手機是自欺欺人。
但孩子才14歲,處在一個“他律”的時期,需要一些外力的督促和調控幫助孩子來實現自律。作為監護人的父母,有義務對孩子進行監督和保護,對手機的管控不要有任何猶豫不定,因為這本身就是你的責任和義務。
媽媽也不必因為看到那樣的新聞而擔心,可以冷靜地反思一下。那些跳樓的孩子,絕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與從小的家庭教養方式、一直以來內心承受的壓力相關。如果父母能一直給予孩子應有的愛和關注,而非長期忽視或暴力的管教方式,那么偶爾觸碰了底線后的武斷,并不會讓孩子產生極端行為。
父母雙方要先達成一致,和孩子平等溝通,共同商定一個合理使用手機的時間。手機由父母保管,密碼由父母設置,在該給孩子的時間里,完全信任,由他去安排,平時和周末區分對待。
只要孩子在父母有底線的監督之下,在固定的時間,他就不可能沉迷。這么做孩子也許會暫時恨父母,但是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本身就是會招恨的,等熬過了這個極度誘惑的階段,孩子就能理解。
沖突關系中的父母和孩子,必須一起面對成長中的問題。父母借由孩子的問題而不斷反思,起碼做到自己不沉迷于手機,孩子也會逐漸理解管教中表達出來的愛的真意。

02
天差地別的雙胞胎

讀者來信
Q:家有12歲雙胞胎,女兒性格內向但成績優異,兒子樂觀開朗但是妥妥的學渣。上小學時我很淡定,覺得他們各有特長都很可愛。但上初中后我不淡定了,對女兒百依百順,對兒子無比嚴苛。結果兩個孩子都不吃這一套,弄得我特崩潰。但大家都說我做得沒錯,老師您覺得呢?
A:?同樣的家庭,接受同樣的教育,周邊環境也相似,孩子們的性情卻大不相同,說明每個人都有些特質是天生的。父母在小學階段還能接納這一點,但是初中階段因為學業競爭帶來的焦慮,變得不再接納這份“獨特性”,而是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方式來對待,身邊的人卻認為沒錯,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叫“一致”。比如夫妻觀念要一致,對待孩子的態度要一致,目標要一致,等等。如果不一致,就會南轅北轍,無法形成合力,反而給孩子帶來分裂的危機。
這個原則也同樣適用于有兩個孩子的家庭,父母對待兩個孩子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打著“因人而異”的名義去區別對待。有區別的只能是最終結果,過程中的原則應該是一致的,更別說同年齡的兩個孩子。一個家庭、同一個媽媽,卻采用完全不同的兩種方法,孩子“不吃這一套”已經是很給面子的一種反抗了。這是警鐘,媽媽要盡快調整。
媽媽要先回到小學時的那份初心,學會運用“一致”原則:一樣關愛,一樣要求,一樣耐心,一樣鼓勵,一樣認可。只不過一個精力花得少,一個要多一些,但總量肯定是平衡的。
在一樣的“標尺”下,另一個才會有機會看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在兩種“管制”方式下,最終把不好的后果全部歸因于父母不一樣的教養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賴頌強講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怎么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