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冠疫情又開始卷土重來,這次雖然沒有2020年春節那么規模大,集中性,不過也正是四處留痕,無法預知,而讓這次疫情在全國多個地方出現,給防疫帶來了新的挑戰。
好在有了去年的經歷,且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從上到下相關部門切實為民著想的穩健措施,保證了每個人心里有充足的踏實感。
不過作為家長們來說,尤其是初高三的家長們,其擔憂、焦慮之心情很難紓解。在有的微信里七嘴八舌地炸了鍋!
初三孩子面臨明年的中考,高三孩子面臨明年的高考,中考和高考,普遍來說,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這一點 幾乎每一個家長都很明白,老師們更是重視。
不過在疫情面前,作為家長到底需要有一個怎么樣的認識呢?
有一個培訓學校的校長這樣對群里議論紛紛的家長講:
“孩子們安全、健康、學習都重要。家長們不要過多打擾孩子們了!”
這讓我想起幸福雙翼家庭大學的二十三字總決:“親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識第三,按次序進行,一個都不能少?!?/span>
這個校長所言和幸福雙翼家庭大學的二十三字總決不謀而合。
我們回到現實中,初高三的家長們,看著自己家的孩子,在生活中,或者在一些群里,大家把這三者混淆在了一起,根本難以分清。很多家長面對疫情,擔心孩子們上學會增加風險,同時又擔心孩子們不能去學校上學會荒廢得了學業。這中糾結和焦慮(人的焦慮情緒有的時候自己會察覺 不到)在信息中自然會傳遞出來,同時也會分享一些疫情的信息,大多是小道消息,或者片段場景,這樣的消息共享出來,會傳染情緒,盡管初衷都是好的,可是其作用會適得其反,會引起家長們更多的情緒波動,增加更多家長的憂慮和焦躁。
很多人會談到疫情,談到別的學校、別的地方等諸多別的,其實這些看似很有說服力的內容,都不是自己能左右得了的,人能做的就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每個人能先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也就是各自安好,疫情帶來的問題也就更加容易去面對了!
不過,不管我們是不是初高三家長,是不是家長,我們都是自己家庭中的一員,也都是自己所在團體的一員,我們各人的安全和周圍人息息相關,這種安全不只是帶不帶病菌,有沒有傳播病毒菌的危險,這種安全更大程度上也是心理上的安穩感。
家長自己若是自己情緒不穩定,心理焦躁,其言談舉止間都會流露出內心的不安和焦慮,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會在無意識中傳遞給孩子,而作為未成年的孩子們一般是很敏感也很容易受到家長情緒影響的。
有一個家長如此說:
孩子們正處于青春期,思想活躍,我們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讓孩子們磨練一下,耐得住寂寞,管理好自己,學會獨立。
孩子遲早要長大自立,我們不用過度呵護,和孩子溝通時,更多的是鼓勵和支持孩子,合理疏導,讓他們健康成長!
一個人的一生,每一個經歷都是其成長過程中的資源,哪怕是問題,也都是資源,從他所經歷的資源中收獲什么?
在成年之后,一個人從問題中的收獲很大程度上 取決于他自己,其實也深受其原生家庭給他的影響,最最關鍵影響他的就是父母在他未成年時期的處世態度和方式方法,父母在生活工作中的處世態度會體現出自己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和其三觀對孩子的影響可能終其一生!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