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的小柔正上學校直播網課時,有序的線上教學突然被一聲怒吼打斷,原來是他們班一位同學偷偷玩手機游戲,被家長抓了個現行,一怒之下,大聲訓斥,正巧這個孩子網課麥克風沒關,才整出這么一段小插曲。
疫情期間,孩子們從學校教室轉移到居家上網課,雖然這是疫情下解決教學不中斷的有力措施,但因居家接觸電子產品時間過多,一些孩子對手機、網絡產生了過度的依賴。如何破解,看看學校、老師開出的處方是否有效。
居家網課引出的親子問題
“在家上網課太操心了,孩子根本不自覺。”宋女士偶然發現,兒子上網課時還偷玩手機,沒辦法干脆搬個椅子在一旁監督。
“你嫌我網課不認真,我嫌你管得太多”,同在一個屋檐下,親子關系漸漸出現很多不和諧因素。 “看一眼上網課的娃,血壓就飆升”“把手機交給孩子上網課,就等于讓孫悟空看守蟠桃園”類似家長就孩子居家上網課的抱怨在網上屢見不鮮。
此類問題教育部門和學校也非常重視,蘭州市教育局近日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家長同學們,控制不住玩手機怎么破,來看看他們的建議”,當中邀請了多所蘭州市內中小學校心理咨詢老師從專業的角度為大家剖析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原因,以及破解之道,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學校出招幫孩子戒網癮
七里河區火星街小學給學生們開設的每周一節網上心理健康課,近日就如何測網癮以及戒網癮做出一套有效且易于孩子們接受的方法。
“上網習慣溫度計”來測測你對網絡的依賴度有多高?
這是火星街小學心理咨詢老師團隊給學生們提供的一個網癮自測方法,它通過設置26個現象,每個現象四個評判分值,讓學生們自我對應打分,最后得分小于46分的屬于網絡使用正常,大于46分小于53分屬于網絡沉迷,大于53分就屬于網絡成癮。
“這種自測方式很受孩子們喜歡,他們也想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屬于網絡成癮。”火星街小學心理咨詢老師說。
“我測了,不屬于有網癮的,但我們班有。”火星街小學李國柔同學說,她平常就總聽有同學聊在家打游戲,還花錢買各種游戲裝備。
老師說,他們給孩子提供的戒網癮的辦法主要分三步,斷、舍、離。斷,就是要切斷誘惑,孩子與家長簽訂手機使用合約,約定除上網課外,手機等電子產品不放在身邊,放在公共區域;每天玩手機時間也要定量。舍,舍掉累贅,不要在孩子使用的手機上裝過多的APP,這樣就能減少接觸各種網絡空間的機會。離,就是上完網課,寫完作業,離開家中舒適的區域,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每天都應該定時定量鍛煉。
幫孩子戒網癮家長該這么做
當然,光有戒網癮的處方還不行,康芬英老師說,針對斷、舍、離這種方法,每個家庭的落實情況主要還取決于平時家庭規則的建立情況,親子是否能有效溝通。
在這里,老師還給家長們提出一些建議,有助于增進親子融洽共處,首先正確地理解和看待孩子的青少年時期。在了解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上網之前,家長需要先正確地理解和看待孩子的青少年時期。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學習難度增強,孩子是否落單、他是否因此感到自卑或內疚?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依賴網絡,是因為從那里能更快獲得贊賞,這也說明在現實中親子關系并不樂觀。家長應該學會去包容孩子的叛逆,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要求孩子完全按照你的意愿生長。如果家長能給孩子自由,孩子們能感受到家長的容納力,就可能會主動與家長建立溝通的渠道,向家長傾訴自己的壓力與困惑。
給孩子制定上網規則。在青少年上網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扮演一個引導的角色。雙方溝通后協商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這樣既能保證孩子安全規范地上網,又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權。
父母只有把平等、尊重當作前提,像朋友一樣和孩子面對面、心對心地交流,才能真正建立起情感的橋梁。孩子還小、很多想法還不成熟,也不夠全面,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多角度思考,多去接觸新的知識。這樣的陪伴才是充實的、收獲滿滿和有價值的。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8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