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師曾經被網癮控制近20年,甚至一度感覺自己快要抑郁,成功戒掉網癮以后,深知網癮危害的他,當了一名網癮戒除老師,今天,我們就來聽聽他的故事吧。
01
我也曾被網癮所控制
剛上大學時的我,因為沉迷游戲,那時178的我只有130斤
說起來可能有些難以置信,我是個有近20年網癮的孩子,我的游戲經驗從小學一直陪伴我到大學畢業后。
很多人會有個誤區,孩子沉迷游戲是孩子本身意志不堅定的問題,好孩子是不會有網癮的。
但我的經歷和這么多年的從業經驗告訴我,家庭因素才是孩子沉迷網絡的根本,在我的定義中,玩游戲的時長并不是定義孩子有無網癮的關鍵,孩子心靈上對游戲的依賴才是定義網癮的根本。
我給網癮劃分了三個等級,分別是輕度、中度和重度。
輕度網癮:孩子會正常上學,作業也正常做,但是效率低,別人一個小時的作業他需要三小時完成,嚴重些會熬夜玩游戲,或者玩游戲后熬夜寫作業,這種孩子在我的概念里算不上網癮,只是沉迷游戲。
中度網癮:孩子因沉迷網絡世界想輟學或是大部分時候不上學。
重度網癮:孩子出現了心理疾病,如抑郁癥、焦慮癥、躁狂癥等。
我曾經是個中度偏重度的網癮少年,最嚴重時我患上了抑郁癥。
我對網絡世界的迷戀并不是游戲真的能好玩到讓我離不開它們,而是源于原生家庭的自卑感。
外出旅游拍的照片
我是個小鎮青年,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長期過著一種爹不疼娘不愛的生活,加上那時候離婚是非常罕見的,街坊鄰里會把我父母離婚的事當做茶余飯后的談資,這更讓我抬不起頭。
可以說,那時的網絡世界曾“治愈”過我,網絡里會有朋友陪我聊天,沒人知道我的身世,這能讓我暫時忘記我骨子里的自卑感。
沉迷網絡游戲后,我的成績一落千丈,但我也不想去管,我也曾想輟學,可我一旦輟學,就會對不起辛苦養育我的奶奶,讓我愧對于她,簡直不是人,就算為了她,也不能輟學,于是我就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十多年的學習生涯。
高考時,我勉勉強強考上了大學,大學生活的自由讓我愈發放肆,我在電腦前沒日沒夜地玩游戲。
我的家境并不富裕,所以除了玩游戲,我也要思考如何養活自己,大三實習那年,我下班一回宿舍就打開電腦和隊友進入戰斗狀態,除去工作、吃飯的時間,我能一直泡在游戲中。
臨近畢業時,一個經常一起玩的學長突然告訴我:你不能這樣下去了,你的家境不好,馬上畢業了,再這么玩下去你以后要怎么辦?
他和我的對話里沒有指責的意思,全站在我的角度為我著想,分析我繼續這樣以后會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
也許是長大了,在自己的意識剛覺醒時聽進了學長的話,從那時起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控制自己玩游戲的時間,慢慢做到自控,在完成學業、工作完成后才玩游戲,一切也慢慢好了起來。
學長對我的幫助很大,正是他的正確引導讓我擺脫了網癮,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后來我也通過這種方式將我的學生從虛擬世界帶回到現實世界。
大學時候的我,看起來還比較青澀
02
從網癮少年到幫助網癮少年戒除網癮
步入社會后,我發現自己因為長期在家庭方面愛的缺失使自己對女朋友有極強的控制欲,我開始慢慢剖析自己的原生家庭,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也喜歡上了家庭教育。
后來我接觸了幾個有網癮的孩子,他們有的只是輕度,有的則和曾經的我一樣有同樣的煩惱,我通過自己過往的經歷打開了他們的心結。
幫助他們使我獲得了絕大的成就感,不會有人比我更懂他們,我成功幫助這幾個孩子擺脫了對網絡世界的依賴,這種成就感是其他工作不能替代的,這便是我職業生涯的開始。
在疫情以前,我的主要服務方式是線下一對一交流,線下的好處是溝通更直接也更高效,但也會存在問題,線下教育一般只能做到短期的學習和跟進,家長和孩子需要在我的工作事和家之間往返,大部分人能堅持一周,但是長期堅持很難。
我見過很多孩子在我開導他們幾天之后痛哭流涕,決定痛改前非。但結果是這種狀態持續一小段時間后,孩子又回到了原來沉迷游戲的狀態,要改變孩子的某種狀態,一兩周是遠遠不夠的。
疫情之后我把業務轉到線上,我發現線上可以把引導孩子、家長的時間周期拉長,真正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
網癮治療的根本是撫慰孩子心靈上的創傷。
這是去年的我,面對孩子,我會盡量穿得很年輕化,讓他們沒有距離感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有網癮是孩子的問題,但他們往往忽略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義務。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家庭,孩子在上大學時沉迷網絡,發展成網癮,而在這之前,這個孩子的成績一直非常優秀,高中以前幾乎都是年級第一,高中時期亦是穩居年級前十,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上大學后,孩子眼里只有網絡游戲,在校期間因掛科多且補考不過被學校開除了,家長一下子崩潰了,被寄予厚望的孩子怎么會變成這樣?
我剛接觸這個孩子時,父母正通過斷掉孩子生活費的方式試圖讓孩子戒除網癮,但孩子一邊打著零工一邊玩游戲,過著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在獲得孩子的信任后,他向我說了這么一句話:我7歲的時候已經死了。
原來他們家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對孩子要求極高,孩子小學一年級第一次考試考了全班第三還是第四名,獲得了老師的表揚。孩子高高興興回了家,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自己的爸媽,卻被爸媽數落考得太差,面壁思過了兩小時。
從那時起,他的生命里似乎只剩下考第一。
有次他貪玩,排名下跌了點,回到家父母知道以后直接把他的東西丟到樓道,讓他在樓梯間睡了一晚,之后再有排名下跌的情況,便如法炮制。
孩子對父母的怨恨便在那時積下,可小小的他沒法反抗自己的父母,便把這份怨恨埋在心里。
大概在他初一時,又是沒考第一,那天他爸爸把他拉到陽臺狠狠地揍了一頓,他的哀嚎聲響徹整個小區,那種感覺就像是讓他在小區裸奔。那晚,他有過從陽臺跳下去結束自己生命的念想,但他沒敢。
好幾次深夜里,他到廚房拿起了菜刀,想和父母同歸于盡,但最后都沒下得了狠心。
這些,都是孩子一字一句對我說的。
長期的積怨讓孩子對父母的感情只剩下怨恨,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大學孩子遠離了父母,便開始報復性地玩游戲,迅速從學霸墮落成網癮少年。
我花了半年時間讓父母知道他們在教育上的錯誤,給孩子道了歉,但這十幾年的積怨不是幾句話或是一封信就能化解的,我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道歉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孩子的心靈在家人的折磨下早已傷痕累累,只有時間和付諸行動的愛能感化他。
父母雙方接受了我的建議,母親暫時放下工作到孩子所在的城市照顧他。
接下來的一年多里,父母雙方都在承受孩子的折磨,比如孩子玩游戲玩到半夜,突然一腳踹開母親的房門要求她為自己做吃的,再比如孩子突然的暴戾,瘋狂指責自己的父母。這些,這個家庭都扛了過去。
兩年后,孩子回到了正常的軌跡,雖然他被學校開除,但好在本身底子很好,通過自學很快掌握了編程,現在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程序員。
在幫助這個家庭的兩年里,我除了線上指導還多次往返他們家,他們一家非常感謝我,而我也從中收獲了成就感和使命感。
孩子的心靈是非常脆弱的,我能理解一些父母曾經過過苦日子,想通過努力賺錢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但好的家庭教育更需要的是精神教育。
父母固執地認為這是自己的孩子,但他們往往忘了,這個孩子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
我不能理解一些家庭大的孩子因為缺乏教育缺乏愛犯了錯,父母就想再生個二胎像練小號似的重頭再來,從本質上來講,父母還是那樣的父母,大的都沒能教好,又怎么能奢求把小的教好呢?
面對家長,我會穿的非常正式,表示對家長的尊重
03
可怕的不是孩子染上網癮,是網癮背后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對外展示的個人名片多是和網癮治療有關,但在這么多年和孩子、家長的接觸下我從網癮治療引申到了家庭教育的階段,因為網癮僅僅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一個表現。
我的讀書筆記
找我咨詢網癮問題的群體中,90%是家長,10%是孩子本身,而這90%的家長中又有90%是媽媽,做家長的,終歸都是心疼自家孩子的,只是有時候方向不太對。
很多治療網癮的老師在幫助一個家庭時,多是從父母的角度出發,覺得網癮是精神鴉片、十惡不赦,孩子不懂事就這么被毀了。而我,更多地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在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問他,你能說自己的幾個優點嗎?大部分孩子說不出來,有個別孩子能說一個,比如善良,便再也說不出。
我再往下問,你能說說自己的缺點嗎?這時他們就能說很多,比如懶惰、貪玩、調皮等等。
這時我就會接一句話,這句話很容易讓孩子感動,我說:你能承認自己的缺點這就是個優點,比你的父母強多了,你看他們,他們都不敢承認他們教育失敗。
這是一句很容易獲取孩子信任的話,因為可能在他過去的人生中,極少有人肯定他們。
還有一句是:這些年你肯定受了很多委屈,你能堅持挺不容易的。
這句話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關懷,很多孩子在聽到這句話會落淚,終于有人懂得了他的痛苦與無奈。
所謂的網癮,靠斷網、摔手機戒網癮根本沒法根治,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與關愛,幸福家庭的孩子可能會迷上游戲,放假花在游戲上的時間比較長,但他們不會把精神寄托放在游戲中。
這些年為了讓自己不斷進步,我看了幾千本教育、哲學書、心理方面的書籍,做了一百多萬字的筆記,這一路給我最大的感受便是:父母一定要和孩子成為知己,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應該讓孩子作為自己成長路上的重要角色。
我的讀書筆記
孩子犯了錯,家長不會輕易放棄孩子,但不放棄不是一味地逼迫他、罵他、放棄他,而應該以一種共同承擔錯誤的態度,陪孩子改正錯誤。
有句話說:天底下沒有失敗的孩子,只有不負責任的父母。其實,有時候并不是父母不負責,而是方法不對,希望天底下地做父母的都能和孩子敞開心扉成為朋友。
我叫周偉利,山東人,我喜歡聽學生、家長喊我一聲“周老師”,一聲“老師”承載了很多責任,我希望能幫助更多和我有相似經歷的孩子。
如今我已經一對一幫助3000+個家庭的孩子擺脫網癮的困惑,我還將繼續前行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2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