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偉!你給我出來!”接到班主任電話后,媽媽劉梅氣不打一處來,放下手頭的工作,直接叫了輛出租車,直奔離學校最近的一家網吧。
她的兒子趙小偉,是個重度網癮少年,根據班主任剛才在電話里向她反映的情況,兒子已經一周沒去上過課了。這孩子每天早早起床吃飯,按部就班地上下學,原來根本就沒去學校。
偏偏兒子還是一個即將考大學的高三孩子。眼看著距離高考只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兒子依舊沉溺在虛擬的游戲世界里無法自拔,任憑自己和老公教育多少次,依舊不知悔改。
站在網吧門口,看著灰頭土臉的兒子,劉梅又著急又生氣,眼淚險些沒忍住,她一直在思考,面對孩子的網癮,我究竟應該怎么辦才好?
01
上面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也并不少見,不少父母跟故事里的劉梅一樣,家里有個上起網打起游戲來就不分白天黑夜的網癮少年。
而家長們?yōu)榱俗尯⒆觽兘涞艟W癮,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關掉網線,上班前帶走家中的路由器……
不僅如此,隨著受網癮困擾的孩子越來越多,專門進行戒網癮的機構也越來越多。
湖南湘潭的的王爸爸為了讓14歲的兒子戒掉網癮,就將孩子送進了某宣城戒網癮的素質教育學校。
本以為能夠讓網癮兒子脫胎換骨,沒想到,兩天后去看望兒子,兒子身上竟有三處骨折。
著了急的王先生連忙問兒子這是怎么回事,兒子說,是學校里的教官用格斗的方式,將自己摔了出去,導致自己骨折。
而兒子的說法很快遭到了教官的反對。教官稱,是男生絆倒同學,自己摔傷的。巧的是,當王先生想要通過學校監(jiān)控一探究竟,了解兒子受傷的真相時,學校稱,多處監(jiān)控正因為斷網維修,無法提供必要的證據。
摔跤把自己摔成骨折?不少網友看過新聞后不寒而栗:所謂的素質教育,竟然是打著戒網癮,讓孩子“改邪歸正”的旗號,對孩子實施體罰。
而那些寄希望于這些戒網癮學校的家長們,將孩子送進學校中后,轉身離開時,也不會想到,學校大門關上的同時,他們也把孩子留在了無盡的黑暗之中。
網癮學校名為戒網癮,實則是不分輕重的體罰。本以為讓家長抓住了救命稻草的戒網癮中心,卻還是以這樣的方式潑給滿懷期待的家長們一盆冷水。
網癮,究竟該拿你怎么辦呢?
02
孩子們在網癮的折磨中喪失學習生活的斗志,家長們因為孩子的網癮束手無策,但今年,一大批關于電競題材的電視劇登上銀幕,引起了更多家長的恐慌。
《親愛的,熱愛的》《全職高手》《陪你到世界之巔》這些以電競為題材的電視劇似乎在將電子游戲,沉迷網絡合理化。不少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本來就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這些電視劇難道不會加重他們的網癮?讓孩子更加無心學習?
原本沒有意識到孩子受到網絡影響的家長也開始惴惴不安:“我家孩子也喜歡玩網絡游戲,一玩就是幾個小時,不會也有網癮吧?”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父母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網癮。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網癮屬于一種心理失控的狀態(tài),并不是家長們所認為的孩子只是單純的貪玩。它是指孩子們對于網絡世界的過度依賴,到了癡迷狀態(tài)而無法自我解脫,進入到一種無法進行自我控制的狀態(tài)。
與正常人只有在有需求時才會上網的狀態(tài)不同,網癮患者更傾向于一種無法自控的、長期的、強迫的使用網絡的行為。
國家衛(wèi)健委針對網絡成癮越來越猖獗的現象,給出了明確的網癮定義:無成癮物質的作用下對互聯(lián)網使用沖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lián)網后導致明顯的學業(yè)、職業(yè)、生活功能損傷。
不少家長也應該長舒一口氣,原來喜歡上網并不能與網癮畫上等號。
上面電視劇題材中,電競選手們是通過電競游戲這樣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團隊并肩作戰(zhàn),某種程度上能夠宣揚一定的正能量,并不是鼓勵孩子們更加無節(jié)制地上網。換句話說,這是通過正確的方式,讓網絡真正地發(fā)揮出用途。
據了解,全世界青少年網癮的發(fā)病率為6%,而在我國,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fā)病率是10%。盡管它尚未歸結為一種疾病,但是網絡成癮,對于孩子的成長還是具有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首先,過度依賴網絡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上初中的剛剛最近總是發(fā)現自己的手腕,手指關節(jié)會莫名其妙地出現疼痛。剛開始沒注意,但疼痛程度越來越深,上周剛剛發(fā)現自己的手指已經沒有辦法正常地握筆寫字了,這才告訴了媽媽事情的嚴重性。
媽媽帶著剛剛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告知這是一種名為腱鞘炎的疾病,一般在做了太多家務活導致指關節(jié)過度使用才引起的一種疾病。小小年紀的剛剛怎么會有這樣的問題呢?
原來,這剛剛還是一個小小的網癮少年:一天總是拿著家里的智能手機和iPad,手指不停地在鍵盤上劃來劃去;半夜經常對著電腦屏幕在游戲里廝殺,把鍵盤敲得啪啪響。
他的關節(jié)也處于過度使用的狀態(tài),但卻不是因為學習,而是欲罷不能的網絡世界帶給他的。
不少家長也會發(fā)現,為什么身邊的戴眼鏡的孩子越來越多,走在路上的低頭族青少年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是過度沉迷于網絡帶來的問題。
2019年,深圳龍崗區(qū)的一家網吧內,一名少年被網吧老板發(fā)現行為異常:“他從昨晚就一直保持一個姿勢不動。第二天早上我去拍了拍他,才發(fā)現他已經死了。”
據老板回憶,這名少年通宵打游戲,中間還出去買了幾瓶白酒。經法醫(yī)鑒定,該男子24歲,是因為通宵游戲加上飲酒引發(fā)的猝死。
誰能想到,網絡成癮帶來的,甚至可能是生命的消逝。
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隨著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因為手機受傷的病例顯著增多。
研究人員通過美國費城100家急診醫(yī)院的病例數據分析得知,1998到2017年有超過7.6萬例病例與手機使用相關,而到了2016年到2017年就占了9000 多例。更有意思的是,第一款iPhone手機發(fā)布后,因手機受傷的案例陡增。
因為手機而受傷的患者年齡大部分在13到29歲之間。這似乎更加證明了網絡的過度使用會首當其沖地給青少年帶來危害。
而我國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率,因為久坐不到導致的肥胖率等發(fā)病率飆升,都是過度沉迷于網絡,智能設備給身體帶來的不可逆損害。
其次,過度依賴網絡會對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影響
除了生理健康方面的損害,過度沉迷網絡甚至染上網癮還會給青少年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負面影響。
曾經的一起網癮少年激情殺人案例至今聽起來仍讓人心有余悸:少年陳某在網吧打游戲時遇見了跟自己有矛盾的朱某,變伙同三個同學將朱某叫至網吧旁的偏僻角落里,將其毆打致死。
審判時,陳某一臉無辜的說:“游戲中的老怪要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打死,怎么他這么容易就被打死了?”
更有駭人聽聞的因為網癮發(fā)作,搶劫不成青少年揮刀殺人的新聞。讓不少家長感嘆:網絡究竟有多么大的誘惑力,能讓青春單純的孩子們變成手起刀落的惡魔?
當孩子們從升級打怪置辦裝備的通關游戲中獲得快樂時,大腦內負責產生興奮的多巴胺就會讓大腦牢記這種瞬時就能獲得的快感,同時,在興奮的刺激下,內啡肽與催產素達到峰值,使人感到加倍的快樂。
當孩子們感到意志消沉無所事事時,大腦皮質神經會第一個跳出來告訴他們:去打游戲吧,去上網吧!
一次次地從網絡世界帶來的急速快感中獲得滿足的孩子,逐漸被網絡所綁架:他們難以自控,在日復一日的消極中獲得快感,而一旦這種興奮難以延續(xù),比如沒錢上網吧,家長制止上網行為,他們的心理就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
同時,在刀光劍影的游戲世界里,混淆了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限,他們很容易通過游戲中的暴力手段來表達現實中對人對事的不滿,也就更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扭曲,甚至出現暴力行為,釀成悲劇。
第三,過度依賴網絡會對孩子的學業(yè)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許多家長擔心的,還是網絡成癮對于孩子學業(yè)生活造成的影響。
“孩子們通宵打游戲,一打就是好幾天,不出門不洗臉,這還有時間有心思學習嗎?”
家長們的擔心不無道理,已經有研究證明:過度使用網絡不僅侵占了學習生活的時間,更會對青少年的大腦功能造成不可逆損害。
研究顯示,重度網絡使用者大腦中的灰色神經組織有萎縮的跡象,并且猥瑣情況會隨著網絡的過度使用繼續(xù)加劇。
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記憶力,造成記憶功能衰退;甚至退化認知功能,影響他們做出選擇和判斷。
也有研究證明,過度沉迷于游戲會造成大腦紋狀體和前額皮層連接的退化:這樣的后果就是,具有約束行為功能的前額葉皮層發(fā)育不全,導致孩子們越來越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造成大腦功能退化。
這也從生理角度解釋了,為什么原本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一接觸到網絡,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03
因為強行禁止孩子上網與孩子爆發(fā)爭吵,將孩子送進戒網癮學校卻面臨更多的隱患,尤其是近年來曝出的豫章書院,楊永信電擊等各種事件,戳中了家長的痛點:究竟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人民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這樣講過:“一個女性深夜回家,路上被強盜搶走了包,向警察報案:是黑暗搶走了我的包?警察不解,黑暗為什么會搶走你的包呢?”
正如這則幽默一樣,很多時候,網癮少年的家長們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對網絡上癮,那就是網絡害了孩子,只要禁止上網,就能往幫助孩子擺脫網癮。
但這卻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真正地戒除網癮,要從孩子的心理與勝利以來的角度來幫助孩子,建立對網絡的認知使他們學會正確地使用網絡。
第一點,通過引導,讓孩子正確地認識網絡
正確地認識網絡,應該是家長首先要教會給孩子的第一課。家長們對于網絡嚴防死守,將網絡視為洪水猛獸,這樣的禁止方式不會讓網癮消失,甚至可能變本加厲引起孩子對于網絡的好奇心。
一名網癮少年曾經分享過自己“染”上網癮的經歷:上初中的他第一次接觸網絡只是覺得好奇,但是家長認為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會嚴重影響學習,于是家長會在工作時把家中的路由器被揍,到了后來為了讓他安心學習,直接關閉了網關。
強烈的壓抑與好奇心的驅動下,讓孩子踏進了網吧的大門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他不再愿意回家,家中沒有網絡的世界讓他抓狂;更無心學習,每日只想著網絡世界的交友的愉快,打游戲時的舒暢。最終成為一名無法控制自己的網癮少年。
一味的壓制并不會讓孩子們對網絡放棄幻想,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使用網絡才能讓他們真正地利用好網絡。
家長應該讓孩子們明白,網絡是更好生活的工具,并不是生活的主宰;虛擬世界更不等同于現實世界,只有通過努力奮斗,才能在現實世界里通關成功。
第二點,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圈,讓孩子參與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有一位教育學家針對網絡成癮現象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家長應該為青少年建立高質量的社交關系,這是杜絕青少年沉迷網絡的良方。
電視劇《穿越火線》《親愛的熱愛的》這些電競題材的網劇中,都延續(xù)了一樣的精神內核:主人公通過電競游戲,與團隊,隊友并肩作戰(zhàn),在最好的青春時代里收獲夢想,友誼與感動。
這并不是單單地為網絡游戲正名,其實這些熱血青春少年利用網游實現夢想,卻沒陷入網癮的陷阱中是因為:除了網絡世界,他們還擁有異常精彩的生活,有夢想,有朋友的陪伴,家人的鼓勵。
所以主人公們能夠獲得的滿足感覺不單單來自于網絡游戲與互聯(lián)網帶來的短暫快感中。他們與團隊隊友的互相打氣,豐富多彩的生活亦是他們獲得生命多維度精彩的來源。
這給家長的啟示就是:幫助孩子建立廣泛的愛好,培養(yǎng)多渠道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的將興趣,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系,能夠幫助他們積極從生活多個方面尋找到生命的快樂與意義。而這或許就是對抗網絡成癮的方法。
第四點,父母要給予孩子關愛,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孤立無援
知名記者柴靜的一檔節(jié)目《網癮之戒》曾經探究過網絡成癮這個問題,她通過采訪多名網癮少年以及他們各自與家長的關系來探究網絡成癮背后的原因。
在節(jié)目的最后一刻鐘,柴靜面對講臺下密密麻麻的網癮少年的家長,提出了多個問題:
“因為以前過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顧及孩子的請舉一下手!”
“因為夫妻間關系不好而發(fā)泄在孩子身上的請舉一下手!”
“有過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在言語當中刺傷孩子的這樣的行為經常有的,請舉一下手!”
…….
每一個問題換來的都是幾乎全場所有家長的沉默以及舉起的雙手。
網癮與家庭教育有關嗎?答案不言自明。當家長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孩子能夠從日常的家人相處中獲得青少年需要的滿足感,成就感,當他們被寵愛,被關心,被期待,也就不會在期望向虛擬的網絡世界所求現實生活中難以得到的感情。
在避免孩子網絡成癮,規(guī)避網絡成癮行為的過程中,啊機長們的陪伴與鼓勵至關重要,那是他們擺脫黑暗,重新向上生長的唯一的光。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