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微博,引發了數十萬網友的關注:
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一夜之間成為網紅,比如“口紅一哥”李佳琦,曾經5分鐘就賣出15000支口紅,帶來上百萬利潤,賺到盆滿缽圓。
于是網上就掀起了熱議:埋頭苦讀不如當網紅?
有網友說:既然當網紅就可以賺錢,為什么還要花時間讀書,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讀書似乎并不劃算。

也有網友認為:孩子去做網紅,錯過了讀書的好機會,是此生遺憾。
這讓我想起了我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孩子上初中后,看別人通過直播能賺錢,便死活不上學,要在家做網紅。
剛開始還不錯,每天都能賺幾百,但后來粉絲慢慢變少,幾乎也賺不到什么錢了。
這時候,孩子沒有什么別的出路,想再回去讀書,也沒有機會了。
最后就只能靠打工養活自己。
孩子為了錢放棄了讀書,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沒看到讀書背后的意義。
著名作家蔣方舟說:“一個人如果不讀書,他的價值觀是由他的親朋好友決定的,因為他沒有別的輸入途徑。”
讀書雖然是一個通往成功的橋梁,但它不僅僅局限于賺錢,它能帶給孩子的是更多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價值。

01 讀書,給孩子帶來的不只是財富
還記得曾經有個叫小新的孩子,當時他還在上小學,某平臺認為他打電競有變現價值,直接簽下了他。
因為他年紀小引起了大家關注,在開直播間后2天,平均在線看直播的人超過6萬,當月收入超過3萬。
在與父母商量后,小新決定輟學全職當游戲主播。
當時也有人百般勸阻孩子母親:網紅未來前景不明確,希望孩子不要輟學。
小新媽媽卻執意讓孩子走這條路,她覺得網游產業是個有前途的產業,反正讀書也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她認為這樣縮短了成功的道路,也讓孩子少吃些苦。
過了四年,小新不再有年齡優勢,越來越多更小的玩家進入網紅事業,粉絲對他也失去了新鮮感,他也沒能進入職業賽。
他的人氣跌入谷底,再無人問津。
他做一輩子“電競網紅”的想法化為泡沫,某平臺也宣告破產。
從小就輟學的小新,最后只能“坐吃山空”。
如果他能看到將來的自己,當時應該不會選擇這條路了吧。
韓寒在《我所理解的教育》中,為那些想要輟學掙錢的孩子寫道:我覺得學校的教育不是很適合我,希望在家自學外加海闊天空闖蕩一番,休學一年,一兩年后混的不好再回來。
事實上我也不能再回頭了,你能想象一覺醒來,你的同班同學已經在上大一,而你還是高一的那種感受嗎?
孩子不吃讀書的苦,將來注定要吃生活中的苦。
生活不會因為你的孩子還只是個孩子就放過他,只會讓他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幼稚可笑。
恐怕那時孩子已經回不到課堂了。
孩子小時候過早輟學掙錢,看似走了捷徑,失去的是判斷未來的眼光和格局。

02 讀書,讓孩子擁有改變命運的力量
劉媛媛有篇演講叫《寒門貴子》,其中說到自己的家庭情況:“我們家就是出生寒門的,我們家都不算寒門,我們家都沒有門。”
劉媛媛的爸爸媽媽只是一對普通農村夫婦,劉媛媛都想象不到爸媽是怎么把三個孩子從農村供出來考上大學、上研究生的。
她媽媽甚至連小學一年級都沒上過,竟然覺得讀書很重要,再苦不能苦教育。
她一直很珍惜讀書的機會,對外經貿大學畢業后,她打算考研。
于是就在學校門口租了一所很破的小房子,冬天把鞋子放在暖氣上烤,早上起來鞋還是涼的。
22歲她考上北大法學系研究生;
23歲參加了《超級演說家》,成為了演講冠軍;
24歲開啟了自己創業的生涯,成為90后里最受人關注的創業者之一。
有人說20歲后劉媛媛開掛了,但她一直沒放棄過讀書。讀書不僅給劉媛媛帶來了財富,更讓她知曉了通往未來的密碼。她不慌張、不恐懼,穩穩地邁向未來。
吳軍在《硅谷來信》中說:“我讀書目的的六字訣——怡情、養性、長智。”
讀書不僅可以長智,更可以怡情、養性。
而有的家長卻僅讓孩子看眼前的利益,忽視孩子長遠發展,讓孩子過早偏離了終點。

03 孩子想當網紅,怎么辦?
現在網絡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網紅也不是洪水猛獸,只要家長做好引導,可以讓網紅推動孩子去學習。
1、借助網絡,培養孩子的良好興趣
最近很火的網紅天天同學,他把模仿別人當做興趣,做一些公益廣告超暖心,視頻里天天小朋友很有表現力,整個人都很生動。
爸爸為了支持孩子的興趣,也經常陪伴孩子一起拍。
同時天天和爸爸也會錄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通過視頻可以看出,天天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天天火了后,很多廣告找到天天,但是爸爸拒絕接廣告掙錢。
天天爸爸說:等到天天有獨立思考能力后,是否接廣告由他自己決定。
在爸爸的引導下,天天把直播純粹當成了興趣愛好,沒有利益的誘惑,天天才能保持初心,既不耽誤學習,又能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
當孩子表現出對直播有興趣時,不必暴力阻斷,可以試著去引導,讓孩子把這個當成興趣。
2、利用直播,提升孩子的學習動力
前段時間,9歲小學生Sam成為了新一代小網紅,他利用了一種情景喜劇的方式教大家學英文,被大家稱為最年輕的英文老師。
視頻中,他先給大家展示生詞,再組成句子和他的同學或者跟家長表演出來,學英語變得生動有趣。
利用這種方式,小Sam已經有了很多小粉絲。

Sam能有現在的能力,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引導。Sam的父母非常支持他錄視頻,他們覺得這是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好方法。
也確實是這樣,通過直播,Sam也在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在“老師”的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直播也是儀式感的一種體現。當孩子知道有更多的人關注自己的時候,就會更好的約束自己,這也是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最好的契機。
3、科學篩選內容,安排好時間
我表姐在孩子錄直播這件事上,把控的非常好。
其實,她的做法其實挺簡單:就是陪孩子一起錄短視頻。
她經常給孩子錄一些讀書,還有練習舞蹈的視頻。
也經常會陪孩子刷一些有關跳舞的視頻。
而那些純粹為了博人眼球的直播,表姐就會幫助孩子過濾掉。
她還跟孩子一起制定了時間表,每天最多只留出一個小時錄視頻,而刷視頻是用路上這種零碎時間。
外甥女在表姐的引導下,錄視頻不但一點沒有耽誤學習,反而讓她學到了很多東西。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引導者,我們有義務幫助孩子篩選優質的內容,讓孩子從中受益。
每個家長都是希望孩子幸福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只是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
現在科技發達,很多東西都是雙刃劍,我們不可能讓孩子完全不接觸,所以,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愿每一對父母都能客觀冷靜地看待事物,愿每一個孩子都能不孤單、不落后,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