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在疫情影響下,青少年“宅”在家的時間增多。由于抵擋不住網絡的誘惑,一些家庭每天上演著爭奪平板、手機的一幕,更有孩子不知不覺迷上網絡游戲。
如何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減少上網時間,遠離網絡成癮呢?為此,記者請泉州市第三醫院心理科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華楊為大家支招。
劉華楊介紹,網絡成癮和網絡的設計原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及家庭社會環境等都有關系。因此,要想防止孩子沉迷網絡,一味地去禁止孩子上網只能是南轅北轍,并不能解決問題。有如下幾條具體建議:
早立規矩。教育者要在孩子剛接觸網絡、學習上網時就幫助其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與其立下規矩,例如,需要在保證學習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使用網絡,規定好每周上網次數和時間等。對于沉迷的孩子,監督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自控力不高的孩子很難靠自我約束擺脫游戲的吸引。
關愛陪伴。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多給予關愛與陪伴,定期與其談心溝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另外幫助孩子發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使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能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感,得到足夠的情感支持。
發展興趣。教育者以身作則,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發現、發展新興趣,一起參加健康的文藝、體育活動,如踏青、運動等,和孩子一起科學合理地利用閑暇時光,使孩子的注意力獲得必要的分散和轉移,以減少其對電子產品的沉迷。
宜疏不堵。不一味剝奪孩子對上網的合理需求。當孩子出現迷戀網絡的跡象時,教育者應遵循“宜疏不宜堵”的原則,可以和孩子協商制定一份上網契約,引導其通過網絡來促進自己的學習,控制其適度上網并告知原因,而不以強硬的態度禁止,避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明確界限。若出于某些特殊情況要禁止孩子上網,例如,孩子因階段性過度上網而成績下滑,教育者要跟孩子講明禁止上網的原因,讓他明白上網不能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并協商恢復正常上網的條件,減少孩子對網絡的依賴性。
及時求助。教育者需明白網絡成癮只是孩子心理出現障礙的一種外在表現,應耐心了解孩子網絡游戲成癮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必要時積極尋求學校和專業心理咨詢機構的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