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圈子里,很多家長的焦慮感似乎并未跟隨“雙減”這只靴子的落地而煙消云散。
反而雙減過后,很多家長越來越焦慮了,
雖說國家頂層設計一直往“減負”、“提質”的方向上不斷進步,但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及上升通道競爭的激烈,都會是難以快速解決的現實問題。
在普高只有50%的錄取率的情況下,不想讓孩子分流的家長們,紛紛開啟了琢磨低齡化留學的路線。
據英國寄宿學校協會公開的“白皮書”顯示,中國家長選擇送孩子留學,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提供了比國內更全面的教育(77%)。40%,來自中國當前教育體制調整的思考。
尤其是今年8月以后,突如起來的政策變化,整個打斷了不少人家的教育規劃,和孩子的學習流程,讓不少家長慌了神,紛紛開始琢磨留學這條路線。
家長為什么開始琢磨中學就留學?
1.留在國內前途未卜
受政策的影響,現在學校中不可以大排名,老師們也不可以主動朝學生和家長透露具體分數,這就造成了一個煩惱,
“每天像送孩子去一個神秘組織,考完試結果像拆盲盒”
沒有成績對比的情況下,家長和學生都無法判斷學業水平到底如何,只能一頭霧水的接受成績。
然而,中考卻是一個無法繞過的話題,
誰也不知道從來未經過“預演”的孩子們,上了考場,出來會是什么結果。
但是無論如何,大部分家長都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不能進入高中深造的。
2.本身就有留學打算
中學階段出國,可以為將來成功進入世界名校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國外讀完高中,成績合格者跟本地學生一起直接申請大學,根據自己的成績自由選擇任何適合的大學和專業,只要足夠努力,就有機會進入世界一流名校。
相比難度,要比在國內申請容易些。
面對困局的家長們更焦慮了
1.費用昂貴
出國留學面對的不止是學生的學費,生活費,由于學生年紀還小,所以不少家庭可能會選擇拜托爺爺奶奶在異國他鄉幫忙照顧孩子,那么老兩口的生活開支,各類生活開支,都會直線上升,給國內的父母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
甚至不少家庭會選擇整個家庭搬去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方便孩子入讀當地國際學校,后續申請英美名校。那么意味著孩子父母要放棄他們打拼一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年重新開始。
2.各類升學考試繁雜
對于中國孩子,尤其是沒有接觸過國際教育的孩子來說,在準備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以下問題:
自己所處的水平不清楚;
對自身的強項和弱項認識不夠明確;
學習強度和進度并不適合自己;
對面試環節信心不足……
這些全部都需要精心的準備和學習。
3.信息差
英美高校眾多,家長們會常常陷入挑花眼的狀態,由于周邊案例少,懂行的人也少,家長們往往求助無門,只能靠自己根據排名和主觀猜測幫孩子選學校。
每個學校特色不一樣,優勢也各有不同。同樣是兩所排名高的學校,有的孩子去了喜歡的不行,有的則總感覺融入不進去,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在送孩子留學這件事情上,很多中國家長都陷入一個焦慮圈:“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合適的學校。我是不是給孩子選擇了最合適的學校?”
生怕自己的一時疏忽,忽略學校與孩子個性、能力間的匹配。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3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