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位爸爸中年得子,但是孩子四歲時患了一種叫前庭神經性頭暈的病,犯病的時候就頭暈,少則幾秒,多則一兩天,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于是爸爸就帶著孩子幾乎走遍了國內的各大醫院,還去過香港的醫院,最后還是沒有治好。
爸爸對孩子很是疼愛,只要孩子喜歡的東西從來不猶豫,出手很闊綽。給孩子買了各種各樣的玩具,還經常帶著孩子滿世界的玩。
爸爸經常對孩子說:爸爸不需要你學習成績怎么樣,也不用你考什么名牌大學,你只要有個能力養活自己就可以了,不要有任何壓力。
五年級孩子從國內的普通學校轉到了國際學校,希望孩子學習上不要有那么大的壓力,爸爸認為國際學校會輕松一些。
孩子轉入國際學校后,表現非常出色,成為了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大神和學霸,爸爸也感覺到很驕傲和自豪。
其實國際學校實行的是精英教育,并沒有那么輕松,甚至比國內學校的競爭還激烈。孩子有時會和爸爸抱怨:班里的同學經常找自己pk,甚至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其實就是學校項目學習的時候采用的競爭機制,其中有一次還說自己不想讀書了。
到了九年級,因為感冒發燒在家里呆了幾天,課業被落下了,就讓爸爸跟老師說能不能在家做完作業再回學校。
回到學校孩子遭到了老師的批評,依然會有很多同學找他pk,而且頭暈癥發作的時候連看書也不想看了,慢慢的成績開始下滑,最近徹底的不去學校了。
爸爸覺得自己的教育理念一直不錯,在沒有管孩子學習的情況下,玩了大量的玩具,全世界走過了很多地方,孩子的智力開發的也不錯,視野也比同齡孩子開闊,覺得自己已經非常用心了,現在卻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孩子不想讀書了,為什么呢?
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強調,不要夸天賦和聰明,要夸努力和品質,不要夸結果,要夸過程。
而這個孩子在沒有怎么努力的情況下學習依然不錯,被大神和學霸的標簽給綁架了,會造成一種錯覺,我很聰明,我天賦好,不用努力就可以超過他們。但是當有一天這個現實被打破的時候,孩子心里無法接受,開始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內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爸爸還透漏了一個真實的情況,這幾年為了孩子的病經常睡不著覺,吃了不知道多少安眠藥。夜深人靜的時候會心疼自己的兒子:作為一個男人,因為身體的這一點點瑕疵,未來卻不能正常的參與社會競爭,去放手拼搏,實在是太遺憾了,很是替兒子感到惋惜。
這就是矛盾的地方,口口聲聲對孩子說爸爸不需要你學習好,爸爸媽媽對你沒有任何期待,放輕松學就可以了。但是內心深處期待賊高。
這種內心的期待只有在和孩子說那段話的時候會“表演”的很不在乎,但是在生活的只言片語中,言談舉止中都在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爸爸希望你能成功。
你以為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只是爸爸說了什么么?語言內容最多只占所有信息的20%,當孩子取得優異成績時爸爸的高興的表情,當孩子說自己被同學叫學霸學神時爸爸的自豪,當出現頭暈和不想念書時爸爸表現的焦慮,這些信息才暴露了爸爸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這一切孩子盡收眼底。
所以這個孩子一再的被爸爸進行心里暗示,心里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前期沒有正確的心里建設和科學學習,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不足為怪了。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