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直播間一位家長說自己家孩子已經初三了,馬上就要參加中考,學習非??炭?,每天都學到12點,但前段時間期中考試成績卻不理想,看著成績生氣,看著孩子又心疼。說她吧,孩子已經很努力了。不說她吧,每次家長會都尷尬,自己都開始焦慮。但是靜下心來回想一下,孩子好像從小到大都是如此,一直都很努力,學習態度很好,甚至主動要求報了各種輔導班,但始終看不到成績上升,這孩子的問題在哪里呢?是不是根本不是學習的料?真是不知道該怎么辦。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孩子學習很努力,但成績卻始終提不上去,這種孩子可能是最讓父母感到無力的類型,孩子花了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精力去學習,但學習的實際效果卻總是不盡如人意,父母是既心疼又著急,長此以往,還可能導致原本努力勤奮的孩子慢慢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從不容易學逐漸變成不愛學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是孩子笨嗎?千萬不要這樣想。當你認為孩子笨,你的表情、語言都會不自覺地出賣你的想法,這種評價被孩子接受到,孩子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再想改變那就太難了。
要知道沒有笨孩子,只有不開竅的孩子,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教養方法,幫助孩子培養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讓孩子學會學習,由內而外的成長,他們個個都能表現得很出色,再笨的孩子一旦開了竅,立刻就能逆襲!
但99%的父母不知道這一點,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影響學習成績,甚至影響終生的五大能力。
首先來思考一下,幼兒園期間孩子最重要的任務是什么?
是學會了多少個字嗎?是會做多么難的算術題嗎?其實都不是的。如果家長只盯著孩子這方面的學習成就,會發現孩子學習越來越吃力,成績卻不見提高。
教育界有種說法叫做“三年級效應”, 就是說三年級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分水嶺,有一部分成績優秀的孩子,到了三年級的時候,成績會大幅度下滑。這是為什么?
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有家長陪著盯著,不懂不會地重復學習,使孩子身心疲憊,或者在課堂上認為這些知識自己都會,孩子上課走神,養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學習成績開始急劇下滑。
相反,在孩子還沒進入小學的時候,我們就該意識到,相比認識多少個漢字,字寫得漂不漂亮,數學題會不會做,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培養五大學習力,教會他們正確學習的方法,讓孩子學會學習,才能幫助孩子真正地學習開竅。
通過以下五個模塊的練習,大腦對于學習這件事,會運轉得更順暢,能夠敏捷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
【專注力:一種關于沉浸的能力】
專注力是開啟孩子五大學習力和提升學習效果的敲門磚。
因為專注力考察的是孩子面對學習時,能否靜下心來、沉浸進去,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沉浸的體驗。
專注力是一切思維的基礎,只有看到了聽到了,才能夠有之后的理解、記憶和分析。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不夠,他很難長時間認真聽、認真看,聽一會看一會就得干點別的事情緩一緩,看看窗外的鳥、摳摳橡皮、揪揪頭發……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內容他就根本聽不到老師講了些什么,那么何來的理解、分析、記憶?又怎么能聽得懂、記得住、學得會?
還有的孩子看書寫字的時候需要看一個字寫一個字;聽課跟不上老師的思路。首先速度慢下來了,每天都比別人慢一點、少學一點,孩子一直是追著別人跑,學習越來越吃力,又沒有得到成績的回報,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說,如果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感官,也就是不能把視覺、聽覺等系統充分地調動起來,他們無法全身心地沉浸在學習過程中,最后得到的結果就是看起來學得很認真,但其實真正理解的卻很少。
要知道,這些對于孩子的學習甚至人生都至關重要的能力,都是在幼兒園期間就該給孩子預備好的,訓練這些能力才是進入小學前最重要的任務。
正常來說3歲的孩子注意力能夠集中5~10分鐘,4歲10~15分鐘;5分鐘15~20分鐘。
5歲以下處于專注力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專注力:給孩子安靜獨處的時間空間;給孩子安靜做事的機會,比如繪畫、做手工之類的主題活動;不要看大量電視。通過日常的活動幫助孩子去認識到那種沉浸感,體驗那種小眼不轉移、耳朵專心聽的狀態。
如果孩子的專注力達不到這個標準,甚至上了小學之后還處于能力欠缺的狀態,很有可能你家寶貝就需要進行能力上的矯正,而不是發展與培養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進行一些專業的專注力訓練,比如舒爾特方格,但這里要注意一定要去找專業的模板做練習,否則達不到訓練效果,還有可能讓孩子抵觸、不配合。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