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學霸不是天生的,但每個學霸后面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
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對孩子的教育期望值越高,父母愛好、與孩子溝通方式同樣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明顯作用。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小時候孩子們能考出“雙百分”是常有的事,隨著孩子逐漸升學,學習難度增加,孩子的學習成績逐漸變成了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的頭等大事。
親友聚會問問孩子的成績是常有的事,如果孩子成績不好,父母臉上也無光,若是家里有個小學霸,真是比自己升職加薪還要自豪的一件事。
孩子的成績受智商、學習習慣影響非常大,孩子成績優秀,往往與家庭環境、父母影響有很大關系。
學霸穩居榜首的秘訣,不是請家教而是這一技能
李明的班上有一位“傳說”級的學霸,初中三年長期穩居榜首,只考過一次第二名,李明的父母聽說了,千方百計想打聽,這位同學到底請了什么樣的家教。
李明和學霸聊天時,旁敲側擊地打聽家教的事,沒想到學霸一臉輕松地說:“我從來沒請過家教啊,我自學時效率很高,假期也是習慣自己復習。”
原來,學霸的媽媽是一位作家,每天以十五分鐘為時間單位來規劃一天的工作。
在這種耳濡目染之下,學霸從小就養成了對學習計劃嚴格的執行力,對時間的高效利用是他成績優異的關鍵。
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實際上在學習方面,除了智商遺傳之外,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能力。
家教、學習資料、高等學校固然會對孩子的成績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是主動求知與被迫接受的學習效果肯定不一樣。
激發孩子自主學習意識,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才能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學霸”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和你想的一樣嗎?
1. 父母愛好良好的家庭
一個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打麻將、喝大酒、沉迷手機的家庭里,接觸到的也都是三教九流的人。
而一個孩子的父母有擅長的技能、喜歡讀書、喜歡運動,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積極的。
他們從小就明白了想學習一樣本領,就必須投入大量精力,這就為之后艱苦的學習生涯做好思想準備,不容易輕易放棄。
2. 父母均為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我國貴州某大學為研究父母學歷與孩子成績的關系,發放過944張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班級排名前5%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在均值上明顯高于班級排名后50%的學生家長。
父母經濟能力優越雖然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條件,但不如父母擁有一定的學習經驗。
高學歷父母往往意味著具備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指導作用。
在所有樣本中,能采用“耐心教導分析原因”這一教育方式的,父母為文盲程度的為41.2%,父母為小學學歷的有70.2%可以做到。
而父母學歷在高中以上的80%都可以做到,且隨受教育程度遞增。
3. 愿意與孩子交流的家庭
據統計,與老師發生矛盾、轉學引起不適應、頑劣同學影響、早戀這四項,是除了課業難度增加之外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
如果父母愿意與孩子分享學校生活,解答他們的困惑,尤其是作為父親愿意與孩子無話不說,孩子學習過程會順利很多。
特級老師崔慧娟曾說:“想在學習的過程中暢通無阻,考驗的不僅是知識儲備對課本的掌握,拼到底的是能一直保持對學習的熱情。”
延伸閱讀:棍棒教育對孩子學習能力沒有明顯作用
美國教育部曾開展過一項“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除了我們熟悉的父母經濟能力、父母教育水平等因素外,有一項結論十分具有代表性。
在研究了1000個領養家庭子女受教育情況的調查報告中,因為排除了智商遺傳問題,教育方式引起學者廣泛關注。
數據顯示,父母以“棍棒教育”作為教育手段在所有低學歷家庭中都有不同程度出現,但是對孩子成績并沒有明顯作用。
因此打罵、恐嚇盡管能讓孩子暫時收斂行為,卻并不能給他們帶來積極作用,那些“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并不建議效仿。
叮囑:高知家庭之所以更容易出學霸,不外乎是在教育方式、生活習慣、溝通方式上給予孩子積極影響,普通家庭同樣可以借鑒。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