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孩子的學與玩(玩樂是孩子們的天性)
現在已經進入了寒假,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光玩不學習,但實際上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創造力迸發最好的時機。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孩子放假了,為了防止家長和他們吵架,很多道理從一開始就要明白,娛樂和學習并不沖突,對于孩子們來說,玩不僅僅是為了放松,也是為了之后能夠更好的學習做準備。
家長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但那并不代表事事都要限制孩子,需要督促他們學習,但同時也要讓孩子能夠有屬于自己的時間。
有的家長說孩子愛玩手機,不愛學習,還不聽父母的管教,這可怎么辦。
其實孩子不是生來就不喜歡學習,逃避學習的,只是他們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如果孩子把學習和玩游戲能夠連接起來,那么學習這件事情上就不需要家長多費口舌了。
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肯定,也希望能夠取得好成績,在學習和玩平衡這件事情上,家長要找到關鍵的時間點和孩子進行交流。
從側面給予態度,原則和方法,但最后的決定還是要讓他們自己去做,讓孩子去承擔后果。
教育的前提是交流,首先要讓孩子看到家長的態度,是支持他們還是反對他們,如果從一開始父母就和孩子進行對抗,后續的教育自然不會有理想的效果,家長要在恰當的時機,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后再說需要改進的地方。
不要一上來就一通指責和批評,當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和接納的時候,家長再說自己的原則和要求。
要讓孩子明白他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玩可以,但是不能耽誤學習,否則將來出了問題最后承受的不是家長,而是自己。
至于改進的方法,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方案,但是最終要不要做和怎么做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因為他們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不是家長包辦之后還要替他們承擔后果。
要讓孩子養成做事之前做計劃的習慣,這樣他們對事情有統一的統籌,提前考慮好后果,做事情才能夠更有前瞻性。
當孩子在一件事情上有信心的時候,他們就會更愿意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所以不管是玩還是學習,家長都要看到正向的一面,而不是只盯著缺點和負面說個不停。
學習這件事歸根究底靠的是自律而不是他律,所以家長要明白強制的手段只能改變一時,想要讓孩子在學習上有自覺性,需要的還是他們從內心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