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部孩子必看的頂級紀錄片,知識點滿滿,推薦收藏!(孩子必看的五部紀錄片)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9部寶藏級的紀錄片。
通過生動的影像,不動聲色就把人文、歷史、地理、自然、藝術等學科知識,同時囊括在內。
甚至連枯燥的數理化知識,也都和社會、文化、美學緊密結合,變得豐富且有趣。
不用死記硬背,孩子的知識儲備就能得到提升,思維方式也會隨之變開闊。
最終打通各科知識,得以融會貫通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可謂是性價比最高的免費學習資源了,尤其適合這個大語文時代。
話不多說,上干貨!
01
《故宮100》
共100集,適合年齡:5歲+
故宮有多神奇?讀懂它及它所陳列的每個小物件,就能讀透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而《故宮100》,則是目前已出的故宮主題片子里,最通俗易懂、最適合孩子觀看的了。
小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有限,而這部片子每集時長6分鐘,剛好合適。
“六個歇山頂交疊、三層屋檐共有二十八個翼角、十面山花、七十二條脊。”
這樣復雜精巧的建筑結構,在簡單的動畫形式下,變得清晰、易懂,順便還給孩子們科普了力學知識。
以講述建筑為主要脈絡,但并不限于建筑本身。
比如,介紹太和門前的那對石獅子,文字描述如下:
“它們的頭和身體是圓形,底座是方形,體現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地理認識。”“它們頭上有45個發髻,呼應皇帝九五之尊的稱謂。”……
寥寥數語,就把中國古代的“天圓地方”的地理認識,以及森嚴的秩序感,都點了出來。
也是通過紀錄片我才知道,看似簡單的日晷,除了計時,還有重要的歷法作用。
并且正因為有它的加持,康熙最終智擒了鰲拜。
小小的一個片段,同時把天文、歷史知識都交代了。
曾經帶孩子去故宮,基本就是走馬觀花,如今發現知識盲區太多了,看完紀錄片迫不及待想要再去。
梁思成先生說,“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會產生它自己的建筑,就像故宮是集中國文化之大成者。”
所以,這么經典的主題,這么好的片子,一定別錯過哦~
02
《河西走廊》
共10集,適合年齡:8歲+
它是一部跨越兩漢、三國、魏晉、隋、唐、元、明、清和新中國的時代歷史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7分。
按網友的評價:這是人文歷史紀錄片中最好的一部。
觀看全程,就像是看電影大片。隨便感受下里頭的截圖,每一幀都像一幅畫。
滾滾黃河,氣吞山河,一瀉千里。
黃沙漫漫的戈壁,美得讓人窒息。
遼闊的草原上,萬馬奔騰,蔚為壯觀。
美哉,我大河西!壯哉,我大中華!
絕對的良心紀錄片!不僅能讓孩子從歷史、人文、地理的角度了解我們腳下的土地,更能陶冶性情,熏染家國情懷。
很多人表示,看的過程中,時不時熱血沸騰,忍不住想向偉大的西部文明致敬。
非常適合父母帶著孩子一起觀看~
03
《蘇東坡》
共6集,適合年齡:8歲+
林語堂說,蘇東坡的一生,是“人生的盛宴”。
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到誰的生活比他更豐富多彩,也找不到誰能比他更豁達,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繞不過去的遺世名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幾乎人人會吟唱。
就算不讀詩詞,也一定知道他的東坡肉……
他被譽為最有影響力的中國文人。
而這部《蘇東坡》,則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多方位講述他的故事,以及他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深遠影響。
給孩子報過培訓班的家長,應該知道:
很多大語文學習的課程,其實就是以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為切入點,通過人物生平和故事,將人物及其作品,盡可能豐滿地展現在孩子面前。
現成的大語文學習素材,擺在我們面前了。關鍵是,它還非常好看哦~
04
《唐之韻》
共20集,適合年齡:8歲+
古詩詞,是每個學齡期孩子的必修課,但死記硬背、前背后忘,也是常事!
《唐之韻》被稱為影視版的“唐詩三百首”,非常系統地介紹了唐朝著名詩人及代表作,豆瓣評分高達9.2!
孩子觀看過程中,不知不覺沉浸其中,詩歌,詩歌背后的人、事,以及整個社會波瀾壯闊的圖景,徐徐展開。
孩子不經意就對生澀的詩詞有了深度理解。而真正理解透徹了的事物,是想忘也忘不掉的。
紀錄片制作得很精美。詩詞中的抽象意境,通過具象的畫面、古典優雅的配樂,以及聲情并茂的講解,全方位呈現。
據不完全統計,唐朝流傳下來的詩歌有五萬多首,知名詩人有三千多個。從初唐四杰到邊塞詩人,再到山水詩人,再到新樂府派……《唐之韻》全都做了細致講解,可謂滿滿的干貨!
最關鍵是,它還不乏歷史的厚度與溫度,是一部能讓我們的孩子受益終生的文化紀錄片。
05
《宋之韻》
共20集,適合年齡:8歲+
這是《唐之韻》的姊妹篇,由同一團隊打造。
《唐之韻》和《宋之韻》,都是我家孩子班主任自己刷完,然后強烈安利給班里孩子的。確實值得細細品味!
仍然是通過實景拍攝,通過探尋詩人們的人生軌跡和命運,鋪陳開宋詞的興衰以及整個時代的沉浮榮辱。
畫面充滿詩意,較之《唐之韻》更為成熟精美。
同樣知識點滿滿!幾乎介紹了宋朝所有的知名詞人:
從早期的晏殊父子、范仲淹、歐陽修等人,到鼎盛時期的柳永、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再到千古才女李清照,愛國詞人陸游,豪放派代表辛棄疾……
看完這兩部紀錄片,那些古詩詞,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幾行字而已。
孩子感受到詩詞背后的動人情感,也才能真正把這份獨屬華夏文明的詩意,印刻到我們的血脈里。
06
《數學的故事》
共4集,適合年齡:8歲+
這部紀錄片同樣是我家孩子班里老師推薦的。BBC出品的《數學的故事》,質量沒得說。
孩子害怕數學?覺得枯燥?那一定要帶孩子看看這部有關數學的紀錄片。
片子從埃及金字塔,講到北京的天壇,從印度市場,講到牛津劍橋。
數學的發展史,就這樣一點一點變得鮮活、有趣。
片子還介紹了歷史上的許多大數學家,以及數學在歷史上的各種奇葩用途。
比如,我國南宋數學家秦九韶的理論有多牛呢?節目直接用它測量上了毛主席紀念堂的尺寸。
再比如,皇帝后宮妃嬪眾多,要如何不厚此薄彼呢?排列組合這個時候就派上了用場。
在主持人娓娓動聽的講述中,數學逐漸和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緊密的關系。
一位數學老師曾經這樣說:要想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一定不是逼迫孩子刷題,而是要讓孩子看到數學的廣闊,體會到數學好玩。
相信看完《數學的故事》,孩子們對數學史就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視角,甚至對數學的整體印象都可能改觀。
一定記得陪孩子來一場穿梭時空的數學旅行。
07
《斗轉星移》
共52集,適合年齡:8歲+
這部紀錄片,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畫質確實有點渣,但不妨礙它依然是內容上的王者!
很多網友慨嘆,當年就是因為看了這部片,后來才愛上了物理,成年后從事的也是相關工作。
整部片子共52集,每集只有短短的10分鐘,把地理、氣象、天體物理的常識,講得深入淺出,時長也非常適合孩子們觀看。
從夏至、春分到日食、月食;從彗星、時差到閏年、萬有引力,從太陽系到行星和衛星,不用艱深的術語,也沒有復雜的公式。
最關鍵的是,語言非常通俗易懂!我這樣的物理學渣,都能看得入迷。
尤其央視的配音沒得挑,加上優秀的內容,讓人完全可以忽略比較糊的畫質!
08
《美麗化學》
適合年齡:8歲+
這部化學科普紀錄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制作,專業度絕對有保證。
最重要的是,真的太美了!
本來在課本上的化學方程式,仿佛擁有了生命。
這是魔法嗎?不,這是科學。
枯燥的化學知識和化學反應公式,直接變成了極具沖擊力的藝術。
從金屬置換到沉淀反應,從結晶過程,到生成煙的化學反應。這是之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沒有目睹過的微觀景象。
網友這樣評論:“如果我在中學以前就看過《美麗化學》,我的化學也許就不會那么糟糕了。”
《美麗化學》系列還在持續更新續集,掃碼后,視頻評論區里可以看到相應資源。
09
《啊!設計》
適合4-12歲孩子
確切說,這不僅是一部紀錄片,還是一檔至今還在播出的電視節目。
它在日本已經火了10年,豆瓣評分高達9.5分,實屬神仙級兒童節目。
如果說,要把物理、人體工程學、美學的知識,講給小學生聽,還能讓他們聽得懂,是不是特別特別難?
但是,《啊,設計》卻輕輕松松做到了。
每一集都會從觀察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開始。
形狀各異的杯子??
各種樣子的筆??
通過引導孩子,去觀察物品到底如何設計的,以及思考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無形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比如,醬油壺上面為什么有個氣孔呢?
演示者先是按住氣孔,讓孩子看到,這樣醬油是倒不出來的。
緊接著,松開手,醬油就順利倒出來了。
一個小小動作,就把物理學上“壓強”的概念,直觀展示給了孩子們。
這還沒完。節目緊接著又拋出一個新的問題:為什么醬油瓶有腰身?
這種“腰身”在飲料瓶上也很常見:
聯想到我們日常見到的一個人體姿勢,就好理解了:
原來,腰部是身體上半部較好“掌握”的地方。
無論是醬油瓶還是可樂瓶,這種“腰身”設計,都是為了方便人們抓和握,于此,自然而然引入了“人體工程學”的知識。
總之,這部片子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日常、直觀、好懂。
不僅干貨多,孩子看起來過癮,而且,審美能力也能在無形中得到熏陶,爸爸媽媽們別錯過了這么寶藏的資源!
說到底,孩子的成長,從來都需要父母扶一程,送一程。
希望今天分享的這些學習資源,能夠幫到你和孩子。
如果今天的內容打動了你,別忘了點贊轉發給身邊的家人和盆友~!
—— End ——
原創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4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