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學會后悔嗎?不,不,我現在已經不后悔了,我應該感謝我的父母,給了我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讓我學會了抵抗誘惑,學會了堅持,學會了遇事不逃避,學會了看見自己的優點,學會了欣賞自己的老師,學會了敬畏自己的同學。我在網絡上也看到有關這個話題的視頻,視頻里的母親還是那種不要求孩子有任何優點的父母,但是她不要求孩子做到,孩子也做不到。
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很多時候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心理狀態,因為孩子的狀態就是父母的狀態。當父母有一個常態的時候,孩子會自動自發去努力去學習,但是如果父母這時候沒有給予孩子一個向上的精神支持,就會讓孩子心里沒有底氣。我們的父母常常會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啊?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對?你還有什么用?我這么辛苦上班都是為了你,你還這么不努力!”
就像很多父母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覺得自己為了孩子辛辛苦苦賺錢,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好學習呢?
這種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引起孩子的反感,畢竟我都是為了孩子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想要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家長首先要樹立自己的榜樣作用。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如果不看書,沒有任何的時間,在家里又看電視、玩手機,孩子會怎么樣呢?
我見過很多父母陪著孩子寫作業,但是看什么都不順眼,剛開始時還能好好地督促,但是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抵觸情緒,甚至還會產生厭惡心理。
所以說,陪孩子寫作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長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進度,不要一味追求速度,并且多陪孩子梳理出題的框架,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做。
04
第三個叛逆期:12歲叛逆期
孩子進入初中后,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便想脫離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不然頭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最終無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此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非常重要,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后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個叛逆期:12-15歲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發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于“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么,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父母要盡量少干預孩子,盡可能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就算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對,也要把所有問題集中到一起,雞毛蒜皮的小事盡量忽略,只選最重要的三四個問題,一個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談一次。在談的時候,千萬別要長篇大論。只有說的少,孩子越會聽得專注,才會用心去加以重視。
父母要開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此外,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要結合實際情況,讓孩子學會向內看,多看一些優秀的文章,多讀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