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孩子了!他們根本沒救了!
文:跟黨走的城城
近日,因為要上網課,一些孩子們抱著手機、平板、電腦等上網課。對于自制力較差的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變味。網課究竟做什么,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孩子們減少厭學的情緒,為今后人生學習的打下堅實的基礎。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減少厭學情緒呢?
如果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緒,家長要幫助孩子從厭學中走出來。
1.
不要總是用“為什么孩子會厭學”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要想讓孩子們遠離厭學,愛上學習,父母首先要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孩子。
《小舍得》中教育方一凡為了報補習班而故意不寫作業,撒謊,還抄襲作業本,就是因為他在學習上感到苦惱,他的痛苦,并不是因為學習本身,而是來自于父母對他的“成績不滿”。
田雨嵐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雖然“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學習好,鋼琴過六級,每次考上了都能拿到優秀證書,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但唯獨對歡歡的要求是“有禮貌、會學習、會溝通”。
她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會溝通、會相處”的“孩子會自律、會管理”的“好孩子”,但她的孩子卻因為她的高壓,出現了抑郁情緒。
最終在歡歡父母的督促下,勉強上了重點中學,但在分班之后,歡歡太過于驕傲自滿,進入重點班后成績下滑,在班級里墊底。
她看到孩子很努力,但成績卻一塌糊涂,感到很挫敗。
她安慰女兒:“只要努力,成績不能說明什么。”
但這種安慰并沒有起到什么效果,歡歡終于還是沒能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崩潰,最終崩潰大哭。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她女兒考的比普通班的學生差,情緒低落,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慢慢的性格變得不自信,不再那么樂觀開朗了。
后來,媽媽帶著歡歡去看了心理醫生,才知道孩子患上了抑郁癥。
比普通班的學生壓力更大,歡歡也是個例。
有不少的孩子也是這種情況,像歡歡媽媽這種,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經常會因為一件小事而發脾氣,甚至還會對歡歡發脾氣。
《快樂頌》中的歡歡因為成績下滑,患上了抑郁癥,還有一段時間,不愿意去上學,已經在家呆了一段時間。
抑郁癥的孩子在家里時,看到父母就會變得很壓抑,嚴重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易怒,暴躁。
在不學習的時間里,孩子會覺得喘不過氣來,從而患上抑郁癥。
還有一些孩子,由于家長對他們的要求太高,一旦達不到目標,他們就會崩潰。
孩子之所以會因為自己無法達成目標而變得很抑郁,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成績很看重,經常會因為自己無法達到老師的期望而自責。
2. 家長要求太高
我們經常聽到家長說:”這孩子很聰明,就是學習不努力,上課不認真聽講,愛搗亂。”””他就是不愿意學,太調皮。””
“老師教的不對,都是平時不用功,學習不努力,打了一下就能改。”
這樣的話語大多數家長都說過,因為打孩子并不是最正確的教育方式,但是孩子聽多了,就會覺得父母說得不對,久而久之就會厭煩。
3. 對孩子施壓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們往往將這些話掛在嘴邊,對孩子施加壓力,認為孩子是自己”雙減”的罪魁禍首,希望孩子能夠成績優異,以后能夠更加地成就一番。
其實這樣的話語并不可取,父母們可以對孩子施壓,因為這樣會使得孩子的內心受到更大的壓力,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的心理,正是因為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在作祟。
4. 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
“望女成鳳”的想法如果一直存在,并沒有任何好處,所以父母應該學會和孩子溝通,讓自己變成孩子的”朋友”。
如果父母一味的想要孩子去做什么,而不考慮孩子內心的感受,那么教育是無法進行的。
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內心一定是自卑、敏感,而且缺少溝通的能力,畢竟孩子的內心世界,也許不需要在外面進行溝通,但是在家里沒有其他的交流,父母卻一直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比較優秀的人,所以孩子從父母身上感受不到這種良好的家庭氛圍,內心就會慢慢的產生自卑的心理。
其次,孩子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自卑心理,其實也和父母的關系有關,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是不夠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不夠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