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粵不上學
每天對兒子的事一點也不讓操心,于是他們把孩子托付給婆婆照顧。趙繼父忙著生意,兒媳照顧小趙。
只是兒子很早就輟學在家,經常和奶奶視頻,惹得老人們無計可施,最終也只好放棄兒子。
趙小李的母親李美琴認為,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也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要出去上學,只能在家里吃“獨生女”的苦。所以她為了鍛煉兒子的吃苦能力,找了一家非常靠譜的學校。
然而,是因為家離學校有距離,而兒子太遠,她就把兒子留在了學校,由爺爺奶奶照顧。兒子年紀大了,身體素質也不好,要經常鍛煉,并不想讓兒子出去打工,可是,兒媳婦舍不得孫子每天念叨。只好讓孩子在家寫作業。她只好請爺爺奶奶照看,自己做孩子的一日三餐,接送孩子,這些本應該齊全的事情,趙小李卻不斷叮囑咐孫子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因為在家玩手機而耽誤學習。
婆婆的話聽進去了,孩子在爺爺奶奶面前表現得非常乖巧,等爺爺奶奶下班后,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兒子就會接一些小事回來,像表哥那樣說等爺爺奶奶晚了再接,讓孩子能夠放松一下。孩子的爺爺奶奶為了生計沒少在外操勞,她家還能夠按時幫忙照看孩子。可是,看著這一切的發生,她并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直到孩子已經上初中了,依舊會在家里的時候待著,每天晚上還要待在書房。
李女士和婆婆之間,除了每天要支付一定的開銷外,基本上是沒辦法給孩子買零食了,給了孩子吃零食以后,也沒有考慮孩子的需求,這孩子就會不顧一切的想著買零食,哪怕是一些小一點的東西。
孩子正在興頭上,可是媽媽突然間發脾氣,也不允許孩子吃零食,就告訴孩子:“吃完了媽媽給你五百塊錢。”
孩子很生氣,說媽媽這是不會,拿去超市的錢不就可以買嘛。
還好媽媽及時發現制止了,所以沒有釀成大錯。
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不容易,把他們看管的太嚴厲,并且從不給他們自己獨立思考的機會,覺得自己很任性。
其實不然,家長完全可以任憑孩子自由選擇,讓孩子自己去決定,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這是在告訴孩子,父母真正的關心、愛護是無條件的,但是希望他們的選擇,也是自己能夠努力做到的。
而且即使孩子的選擇沒有辦法得以實現,也要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二、學會跟孩子協商
青春期的孩子會非常需要父母的理解,如果父母沒有跟孩子商量,那么孩子會非常的抗拒,甚至會變得特別叛逆,特別容易受到父母的打罵。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會變得非常沖動,他們很希望父母能夠尊重他們的想法,而不是只會用父母的權威去壓制。
所以父母應該做的就是與孩子建立平等的溝通,讓他們成為一個平等的人,給孩子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得到自己做主的機會。
青春期的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更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但是很多父母卻不愿意去尊重孩子。
沒有尊重孩子的人格,就是說我們不愿意去尊重孩子,總是想要去控制孩子,這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很多的矛盾,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
所以當孩子有叛逆的苗頭時,我們不要想著去改變孩子,而是要學會尊重孩子。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1.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不尊重他。
有的父母非常強勢,平時對孩子呼來喝去,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直接說出來,如果孩子不愿意,就會批評,接著就是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你就不能讓著點嗎?這樣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
2.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
有的孩子覺得父母對自己有偏見,總是拿自己作為標桿,覺得父母會不愛自己,會把自己當做榜樣。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在和父母溝通的時候不會覺得父母的話是針對自己的,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的時候,父母只會責怪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都不會和孩子說自己的需求。
3.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
父母總是對孩子說自己忙著賺錢養家,而孩子覺得自己一個人在賺錢養家,沒有什么問題,時間都花在了父母的身上,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和父母互動,有溫暖的愛。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接一直沒有時間變,
父母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常常會忽略掉孩子,孩子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
親子溝通出現障礙,影響親子關系的同時,還影響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很多家長的溝通方式很簡單粗暴,就是”我說的做的都是對的”你不聽我的,就不”
當孩子不想聽父母的時候,家長總是會對孩子說:”我說的是對的,你必須聽我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讓孩子4-8周重返學校愛上學習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