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情緒及行為
近年來,厭學情緒的不斷低齡化,甚至高年級也頻繁發生,這讓很多家長措手不及,尤其是一些全職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沒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
他們可能對孩子的學習也有許多的期待,并且也會對孩子的學習持有這樣的態度。但是,很多家長往往都忽略了孩子的這種感受,把孩子學習的成果和學習的結果當成了自己的情緒,當孩子被繁重的學習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時,他們就會厭學,逃避。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厭學情緒呢?
1、應試教育的重壓
在我國社會,學習作為一項不得不做的任務,就像攢錢一樣,這是家長們的需要,但是學校、社會不會給學生減負,而家長只是督促孩子好好學習,把時間花在學科上,其實這對孩子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很多孩子由于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在考試中成績就會不穩定,在學習上也會不穩定,長時間的受打擊后,很容易出現厭學的情緒。
2、家長的要求太高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的時候,會對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這是因為孩子不夠努力,可能是家長的心理不夠強大,但是,如果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也是可以讓孩子有繼續努力的動力的。
3、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比如孩子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前幾名,可是,孩子每次考試卻總是考倒數第一,孩子難免會產生“心理落差”,導致厭學情緒。
三、在孩子有厭學情緒時,家長該如何進行解讀?
1、客觀公正的看待孩子的成績
家長在看待孩子的成績時,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成績是不理想,因此,就對孩子進行貶低式的教育,這樣不僅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自信心。
正確的評價孩子,讓孩子從家長的評價中清醒過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
2、換位思考,了解孩子的想法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考試成績時,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幫助孩子換位思考,找出問題所在,而不是直接責罵孩子。孩子作為有獨立意識的個體,很容易出現成績下降,甚至厭學的情況,父母在此時不能簡單的指責孩子,應該多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上,用同樣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轉變觀念,給孩子更多的愛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很多家長會將孩子的成績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甚至將其未來的人生觀都強加在孩子身上,逼著孩子學習,讓孩子一開始就對學習產生了排斥。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越是簡單粗暴的方式,就越可能會將孩子推到厭學這個地步。
家是一個溫暖的地方,是孩子汲取愛和能量的地方,如果父母把孩子當做是一個容器,那么就無法裝下孩子的所有。
即使孩子成績不好,也不能否定孩子的努力,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成績不好,不一定是孩子不夠努力,很多時候是孩子努力的方式不對,是孩子努力的結果不好。
當孩子的努力沒有被看見的時候,孩子就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面對孩子的努力,我們父母的教育方法很重要,但是我們不是教育專家,教育家沒有方法,有時候孩子就是不會思考,是孩子笨,就是因為孩子找不到正確的方法。
有時候,我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讓孩子覺得我們不尊重他,有時候孩子又會打自己耳光,為了糾正孩子的行為,我們父母會采用“恐嚇”的方式讓孩子改正。
但是,孩子會感覺到自己被傷害,被打屁股,被罵人,被責罰,被懲罰,父母需要用威脅的方法讓孩子改正錯誤,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所以,遇到問題不要打罵孩子,我們需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在用心的愛他,在尊重他,理解他。
3. 減少為了掩飾自己的失職
其實,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控制。
為人父母的工作,就是不斷忍住自己想要玩手機的沖動,學會克制自己想要玩游戲的沖動。
可你知道嗎?
越控制越失控。
孩子越不想聽話,越不聽你的話,說明你失去了教育的意義,將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前幾天,帶著女兒上補習班,在路上,我們聊到了一件小事:
這個女孩14歲,父母離異,女孩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媽媽希望女孩能夠長大后能考上一所985,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但孩子總是不愿跟媽媽溝通,特別喜歡一個人呆在屋子里,就算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也不說話。
老師把這個女孩叫到辦公室,單獨談話時,女孩也非常抗拒,常常躲在媽媽的身后,拒不認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