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不回校怎么辦?這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事情。說不好好學習,厭學,說重話,威脅,強制不送進去,就會選擇離家出走,或者休學等等,對于這種情況,家長該怎么辦呢?面對孩子不想回去的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理解孩子的不容易,讓孩子明白自己必須學習,這就要先學習。
家長理解孩子不想回學校的“有壓力”,可以先跟孩子確認:是不是學校的規矩被違反了,或者害怕被老師批評,還是受到同學的嘲笑,或者是有別的壓力。家長接下來要觀察,孩子是不是能堅持上學,不被同學欺負,能不能遵守紀律,還是因為學習成績好,所以不被老師批評。如果孩子確實不想學習,可以告訴孩子,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這樣,可能你一時還沒有發現,但在我的觀察下你確實是在很努力,而且還很認真。你為什么不想學習呢?是學習有壓力還是學習方法不對?我們是不是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總是急于求成,養成最后一個壞習慣。我們在為學習后悔的同時,也要提醒自己,我們要想的更好,不是我們能夠成功,而是在我們擁有足夠多的知識之后,我們應該學會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只有死讀書。我們要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而不是趕鴨子上架。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2、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
高中的學習壓力太大,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調整。這種方式就是以退為進,保持每天的運動鍛煉。當然,學習累了,可以適當放松,比如聽聽歌,看看電視等。勞逸結合,也可以打籃球,踢足球,打羽毛球,游泳等。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身心健康。
3、多些鼓勵
在學習方面,不要過于嚴苛,不要總想著把孩子送到什么學校去。而是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讓他獲得成就感。孩子也可以多和同學們一起玩耍,互相交流。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逐漸培養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不用總是父母去督促。
學會鼓勵,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
1、增強孩子的自我激勵
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并不是所有的困難都是壞事。生活中,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從而激發他的自我激勵。例如,讓孩子自己洗碗,洗好后晾在大床上,讓孩子體會一下有成就感。孩子可以將自己辛苦付出的勞動成果展示給父母看,也可以讓孩子在獲得贊揚的同時,體會到自己是被需要被重視的。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也會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2、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理
現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父母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其實感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孩子要幫忙做家務,我們可以說“謝謝你幫媽媽忙,媽媽很開心”。在家里,我們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中的大小事,孩子也會有責任感,自然而然,也會做家務活得更好。
3、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有的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就批評他,這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媽媽不喜歡我,這是我的錯。
如果父母不批評孩子,讓他去承擔責任,他們就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以后遇到這種問題,他們就不會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有時候,父母覺得孩子犯錯誤了,也會提醒他改正,結果就是孩子因為沒有犯錯誤,就沒有改正,甚至連錯了兩次,被批評了也不敢告訴父母,等到家長發現時,孩子已經養成了不關心別人的壞習慣。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他們才能學會成長。比如孩子犯了錯,家長可以批評他們,但是絕對不能責罵他們。如果他們以后再犯同樣的錯,可以告訴他們以后如何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責罵他們,這樣會讓孩子不敢嘗試自己的問題,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怎么樣。孩子會因為犯了錯就害怕家長責罵,以后不敢犯錯誤,也不敢面對以后。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的處境,鼓勵孩子,幫助他們想辦法改善。
3、孩子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永遠也不會寬容他們。
孩子犯了錯,其實就意味著他們這個人是錯的,只是父母永遠不會寬容他們,不懂得包容他們,不會去寬容他們。他們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真正的接納,而不是僅僅只是建議,父母應該是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讓他們認識到錯誤并改正錯誤的,而不是自己一味地貶低孩子。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多一些耐心和智慧,而不是一味地責罵。相反,當孩子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抵觸某些事時,父母就該以暴制暴,讓他們感受到沒有人能理解他們的無助和恐懼,進而讓孩子遠離父母。
家長要對孩子多些寬容,讓孩子理解父母。這樣孩子就會發現父母是愛他的,孩子在愛的同時也會為父母分開,親子關系就會越來越好。
要讓孩子相信父母是無條件的愛他們的,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父母只愛自己的表現,不愛自己的孩子。
原創文章,作者:清風徐來,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69xo69.com/58650.html